设为首页
热点推荐:
媒体支持
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网、央视网、环球网、央广网、光明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政府网、中国新闻网...
活动流程
中国卫生健康网是经国家工信部门批准备案(备案号:19026317号-1)的信息服务平台,于2010年在国家卫生健康行业相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指导下创办,前身是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下属行业网站。研究所于1991年经国家编委批准成立,是隶属于卫生部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是国家级技术咨询和智囊机构。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后网站独立运营,多年来始终致力于... 更多详情
评选标准
调查活动组委会
新闻中心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加强白衣人才队伍建设!普陀区卫健人才新政释放政策红利[ 2025-10-24] 作者:中国卫生健康网 字号:() () 阅读量:6161

推出“白衣人才论坛”、高校代表加入“普陀健康人才合伙人”队伍……10月22日,普陀区卫生健康系统人才工作会议暨第六届普陀人才节系列活动卫生健康专场召开。近年来,普陀区卫生健康工作党委大力加强白衣人才队伍建设,在“引才、育才、留才、用才”上持续发力,走出一条具有行业特点的人才工作新路。

筑巢引凤,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普陀区卫生健康工作党委高度重视“聚才”工作,自2019年出台《普陀区卫生健康系统人才开发计划实施办法》后,2023年又推出引才政策2.0版,直击“学科短板”痛点,新增“特色团队”开发方向,加大紧缺专业激励力度,释放创新活力。

普陀区中心医院的朱永强主任,就是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上被2.0政策吸引来的一名学科带头人。回顾自己从镇江到上海择业的历程,他感慨,“本来非常担心上海的生活问题,但组织上帮我解决了不少后顾之忧,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了。”朱主任表示,未来,自己还将积极整合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医疗资源,把上海的好技术、健康知识,分享给“六市”的同行和百姓,为区域大健康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近年来,先后有260余名学科带头人(骨干)及紧缺、适宜人才加入普陀,成功填补了病理、影像、麻醉等“卡脖子”领域人才缺口,开拓了“医工”“整形”等新学科赛道。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来到普陀区人民医院的李军辉主任告诉记者,“在全区医疗资源整体紧张的情况下,区卫健委依然专项拨款支持肾内科学科发展。新建起27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血液净化中心,并引进各类先进设备16台。当时,全上海仅有三台的设备,我们便拥有了其中两台!”

此次大会,普陀区卫生健康工作党委又推出“白衣人才论坛”这一全新工作品牌,定期邀请各类学科人才交流工作经验、分享前沿技术和管理办法。现场,14名“白衣人才”作为首发阵容集中登台亮相,作出了自己的健康承诺。

“一体”创新“两翼”育苗,构建人才成长联合体

去年,普陀区卫生健康工作党委建立全区首个行业人才学院,同年又推出了卫生健康人才培养“819计划”,为人才发展提供全链条支持。今年,则率先将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有机融合,创建“一体两翼”立体化育才平台。在卫健人才学院基础上,进一步组建东、西部2个医联体人才分中心。

“东翼”以党建为纽带,打造“才聚卫生·智荟医联”品牌,实现四维赋能区域人才建设;“西翼”以“党建赋能、多元共生”为核心理念,构建“5+1”立体化体系,强临床、传中医、促科研、做科普、优管理。

目前,普陀卫健人才培养工作已成功实现从“单点培育”到“全域赋能”的跨越、在“819”计划的引领下,各区属卫生健康单位也纷纷推出“强院百人”“远航 旭日 翱翔”“培英”“普公英”“苗圃”“小青甘”等院级人才项目,形成了“人才学院—人才分中心—人才分站”的三级联动育才网络。

多年来,普陀卫健持续开展“博士、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国家自然课题联合攻关”“前沿学术研究成果分享”“人才进修与现场教学”“智能网络管理软件开发”“临床与基础研究”等人才培养项目建设,打通“理论高地”与“临床沃土”的桥梁。今年,普陀卫健新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市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创近五年新高。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代表也来到现场,加入“普陀健康人才合伙人”队伍,与4家卫生健康单位正式“牵手”,持续为人才搭建成长平台。

普陀区卫生健康工作党委同样注重以服务温暖人才。对内,广泛建立领导干部对口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举办“身边人讲身边事”故事会等方式多渠道宣传树立优秀人才形象,通过绩效考核倾斜、配偶就业帮扶等举措,全方位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对外,建立区级人才健康服务点,推出“高层次人才-优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辟人才就医绿色通道,送服务进楼宇、进园区。

当天,普陀区领导带来了普陀“人才优享包”,赠送给卫健系统内新入选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的拔尖人才和青年英才。“人才优享包”包含了生活服务、管家服务、文化服务等多方面的内容,既是政策红利的载体,更是“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温度传递。(采集:张迪、卢秋月  编辑:金婵  来源:上观新闻)



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