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药监局批准了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陈日新团队研发的热敏灸机器人第二类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标志着热敏灸产业将进入数智化新时代。
热敏灸是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陈日新团队原创技术,201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陈日新带领团队基于“腧穴敏化”“灸之要,气至而有效”“辨敏施灸”等原创理论,将热敏灸技术与现代AI技术结合,成功研发了热敏灸机器人。热敏灸机器人具有三大功能:一是植入了28种有效施灸方案,能够充分发挥热敏穴位的放大效应,得气快、得气后效应长;二是内置了变频动灸功能,得气强、得气舒适,能充分调动人体固有自愈潜能,实现系统级的自我修复与功能康复;三是采用了自主研发的双点施灸装置,可调距、调相,能够满足不同个体双侧同名经穴精准施灸;全程不掸灰,保持充足得气时间,显著提高了施灸效率与效果。
热敏灸机器人实现了热敏灸“探敏定位、辨敏施灸、灸敏得气、敏消量足”技术要求,能够长时程精准施灸,解决了人力成本高、人才培养周期长的产业发展瓶颈,形成了中医灸法推动健康产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为中医灸法高质量、高效能在全国基层快速普及,进一步擦亮“南看江西灸”金字招牌,加快江西省热敏灸产业发展提供了又一高效途径。
据悉,为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江西中医药大学出台了《江西中医药大学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管理办法(试行)》。“热敏灸机器人”是学校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改革的代表性成果。下一步,学校将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为中医药发展持续增添新动能。(采集:张迪、王艳东、陈翠平 整理:金婵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