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热点推荐:
媒体支持
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网、央视网、环球网、央广网、光明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政府网、中国新闻网...
活动流程
中国卫生健康网是经国家工信部门批准备案(备案号:19026317号-1)的信息服务平台,于2010年在国家卫生健康行业相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指导下创办,前身是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下属行业网站。研究所于1991年经国家编委批准成立,是隶属于卫生部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是国家级技术咨询和智囊机构。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后网站独立运营,多年来始终致力于... 更多详情
评选标准
调查活动组委会
新闻中心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极致微创!3厘米切口精准诊治肺部罕见“囊性病变”[ 2025-9-16] 作者:中国卫生健康网 字号:() () 阅读量:8465

在胸外科领域,手术的微创化、精准化是永恒的追求。近日,北医三院秦皇岛医院胸外科团队成功应用单孔胸腔镜技术,为一位被“伪装”的罕见疾病——囊腔型肺病变患者实施了根治性手术,标志着医院在肺部微创手术领域实现了新的进步。

囊腔型肺病变,是一种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薄壁囊状或空洞状的特殊类型肺病变,在其边缘多可看到不规则的结节样改变。它在CT影像上极易与肺大疱、肺囊肿、结核空洞等疾病相混淆,因此常常被忽视或误诊,导致错过治疗时机。

据悉,患者陈女士,因妇科疾病在该院妇产科就诊,CT检查发现左肺下叶有一囊性病变。经胸外科、影像科及妇产科多学科会诊,综合影像学研判及临床经验,发现了囊壁的增厚和结节状改变,需行手术治疗达到祛除病灶的目的。在充分沟通并取得患者和家属同意后,胸外科团队为其量身定制了“单孔胸腔镜手术技术”。

 

 

单孔胸腔镜技术,被誉为胸腔镜手术的“极致微创方式”,已被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2025年新技术项目,且逐步成熟地应用于临床。

与传统的两孔或三孔法相比,它仅需在患者肋间做一个约3厘米的微小切口,所有手术器械,包括摄像镜头,都通过这唯一通道进入胸腔完成全部操作。这对主刀医生提出了极高要求。由于操作空间极度受限,器械还会相互干扰,医生需要具备深厚的镜下操作功底和三维空间想象力。其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切口也更加符合美观需求。

为了给陈女士提供高品质的诊疗服务,胸外科医疗团队凭借精湛的临床技术,在单孔胸腔镜下为其实施了精准手术。手术过程中,医生在清晰的视野下完整切除了包含囊腔型病灶的病变肺组织,同时通过精细操作极大限度地保留了健康的肺组织,确保患者术后肺功能得到保护。

手术效果很快得到了验证: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结果与医生术前的精准判断高度一致,术后常规病理检查进一步证实了诊断的准确性,为后续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了坚实依据。

术后康复阶段,医护团队全面贯彻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先进理念,为患者量身定制了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从优化镇痛方案到早期活动指导,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对患者的细致关怀。患者术后第1天便顺利下床活动,疼痛感控制在轻微可耐受的范围内,有效避免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经过短短5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各项指标恢复良好,顺利达到出院标准。更值得一提的是,单孔微创手术仅在患者身上留下了一个几乎难以察觉的微小疤痕,兼顾了治疗效果与美观需求。由于整个诊治过程及时、精准、高效,患者术后即达到临床痊愈标准,无需进行额外的后续治疗。

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为患者消除了疾病困扰,更是一场极具价值的临床示范。它提醒医生要对肺部“小囊腔”保持高度警觉,也彰显了单孔胸腔镜技术在应对少见肺部疾病时的显著优势与广阔前景。北医三院秦皇岛医院胸外科团队将持续钻研微创手术,力求以微小创伤、精准操作,为患者赢得更大的健康收益。 (通讯员:李同欣  采集:王艳东  编辑:李一)



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