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热点推荐:
媒体支持
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网、央视网、环球网、央广网、光明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政府网、中国新闻网...
活动流程
中国卫生健康网是经国家工信部门批准备案(备案号:19026317号-1)的信息服务平台,于2010年在国家卫生健康行业相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指导下创办,前身是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下属行业网站。研究所于1991年经国家编委批准成立,是隶属于卫生部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是国家级技术咨询和智囊机构。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后网站独立运营,多年来始终致力于... 更多详情
评选标准
调查活动组委会
新闻中心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第12届中国中医西结合学会血管病学大会|吴以岭院士:脉络学说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斩获重大突破[ 2025-9-7] 作者:中国卫生健康网 字号:() () 阅读量:6618

9月6日,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病学大会”在沈阳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血管病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形式参会,围绕脉络-血管病变研究和疾病防治方面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展开深入交流与切磋互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络病学学科创立者和学科带头人、络病理论创新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吴以岭教授线上参会并在开幕式上致辞。

吴以岭院士线上参会并致辞。

系统构建络病理论,为心脑糖等重大疾病防治开辟新途径

“络病学是中医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络病研究是历史留给当代的重大课题。”吴以岭院士指出,“四十多年来,在各位专家同道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建立了以中医为主体、多学科交叉的高层次研究队伍,大家志同道合,共研络病,终于不负使命,完成了系统构建络病理论这一历史性课题,创立了中医络病学新学科,构建了络病证治体系及络病学两大学科分支——脉络学说、气络学说,以络病理论为指导开辟了心脑糖等重大疾病防治的新途径,研发了近20种国家创新专利药物,在全国及数十个海外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解决了一系列国际医学界难题。”

万人共研络病学,学科建设及临床科研成果显著

吴以岭院士介绍,中医络病学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络病学》教材在40多家高等医学院校开课。遍及国外、国内各省市的络病学会也已经发展到130多家。“有越来越多的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加入到络病研究队伍中来,络病学的学术影响不断扩大,络病相关研究文章已经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年几百篇,增长到如今每年一万多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辽宁中医药大学是络病学课程的首批开课院校,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络病学教学、学科建设及络病临床科研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成果显著。”

第十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病学大会在沈阳举行。

吴以岭院士强调,络病学已经从“医家不识络病”发展到万人共研络病的盛况。2024年,“中医络病理论体系构建与创新转化”列入中国工程院大国工程,被誉为继《黄帝内经》、汉代张仲景、清代叶天士之后络病研究史上的“第四座里程碑”。“这正是对这些年来络病研究取得的成果的莫大肯定,也激励着我们在络病领域开展更加深入系统的研究,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络学力量。”

脉络学说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取得重大突破,获业界高度评价

“络脉运行气血,脉络学说是络病理论的重要学科分支。多年来,我们和众多专家一起,通过两项国家973计划项目、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众多课题研究,在脉络学说的理论创新、实验研究和临床循证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吴以岭院士介绍,“系统构建了脉络学说,提出其核心内容——营卫理论,总结出调营卫气血用药规律,研发出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揭示了血管病变的复杂病理特征及通络干预核心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等重大疾病提供了疗效确切的药物选择,取得了中医药治疗微血管病变的重大突破,获得了2019年度医药卫生领域唯一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被列为‘新时代中医药标志性科技成果(2021-2022)’第一大类别‘新学说新学科形成’首位。络病研究质量不断提高,最近的几项国家标准临床循证研究文章,均发表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获得了国内外医学界专家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实现了百年来中医药走向国际的里程碑式突破。”

深入开展脏腑络病理论系统化研究,为重大疾病防治开辟新途径

吴以岭院士表示,如今络病研究已经从研究络脉运行气血的共性到系统构建脏腑络病研究阶段,将络脉运行气血的共性与脏腑组织结构功能的独特性相结合,更有针对性地开辟脏腑络病临床重大疾病的防治新途径。他指出:“毋庸置疑,络病理论具有极高的学术和临床价值,络病学不仅有底蕴深厚的传承之源,更有前景广阔的创新之流,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临床和科研人员参与到络病研究中来,用络学智慧揭示疾病的难治之谜,找到更多疾病防治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提高临床疗效。络病学一定会乘着振兴发展中医药的东风,奔向更高层次、更大格局、更新境界、更广前景的璀璨未来,书写跨越千年的时代新篇章。”(现场采集:宏源  编辑:金婵)



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