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第九届大医二院微创泌尿星海学术会议”在大连召开,泌尿系统疾病治疗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针对前列腺疾病治疗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会上,上海交通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夏术阶教授作题为《LUTS老问题,新治疗——前列腺疾病创新诊疗策略》的学术报告,系统阐述了络病理论在指导前列腺疾病防治中的创新突破,并重点解析了首次以气络论指导“络以通为用”治疗前列腺疾病的新解法,强调了夏荔芪胶囊在前列腺疾病引发的下尿路症状(LUTS)治疗中的多维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证据。
夏术阶教授作题为《LUTS老问题,新治疗——前列腺疾病创新诊疗策略》的学术报告
夏术阶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目前,前列腺疾病发病率高且严重影响男性健康。常见的如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该病一般发生在40岁以后,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年增加,51~60岁男性人群中发病率约为20%,61~70岁的发生率达50%,81~90岁时高达83%,并且,我国前列腺癌疾病负担持续增加,发病和死亡呈明显上升趋势。数据显示,前列腺癌发病率年平均增长11.5%,前列腺疾病的防治已迫在眉睫。
夏术阶教授介绍到,下尿路症状是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常见症候群,在45~80岁的男性中,90%患有下尿路症状。下尿路症状是一系列与排尿相关的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失禁、夜尿增多等储尿期症状,排尿踌躇、排尿困难、排尿间断等排尿期症状,以及排尿不尽感、尿后滴沥等排尿后症状,这些症状往往长期存在,并进行性加重,给患者造成极大困扰,应引起高度重视。
对于下尿路感染的治疗,“主要有生活方式的调整、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治疗目标为在减少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的同时改善膀胱功能、保持患者较高的生活质量。”夏术阶教授说,“中医理论中‘久病入络,因虚致实’从功能性到器质性病变的转变,符合现代医学理论”。
随后,夏术阶教授详细解析了络病理论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病机认识,“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病位在膀胱、精室,与肾、脾、肝、肺密切相关,肾气亏虚、脾虚生痰、肺气不宣导致痰瘀互结、络息成积,最终引发了形质改变(前列腺增生)”。这一从功能性到器质性病变的转变,正符合现代医学理论。“夏荔芪胶囊则是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制的创新中药,化裁自李东垣的‘通关丸’,首次提出‘络以通为用’治疗总则。将‘通’‘补’‘化’治法相结合,兼具补消兼施、寒热并用、快治慢养、标本兼治的治疗特色。”
夏术阶教授指出,夏荔芪胶囊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治疗特点,可有效改善患者下尿路症状,缩小前列腺体积,安全性评价为A级,表明基于现有研究,风险可控、安全性好。多项研究显示,它能显著提高最大尿流率、减少残余尿量,改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中医证候评分,对排尿无力、滴沥不尽、夜尿频多等症状效果显著,还具有保护膀胱功能的潜在作用。研究还发现,夏荔芪胶囊联合常规西药(如非那雄胺、坦索罗辛)治疗老年BPH,比单用西药更安全有效,更适宜老年患者使用。
基于良好的临床疗效,夏术阶教授介绍到,截至目前,夏荔芪胶囊已被列入《泌尿生殖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慢病管理指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西医结合多学科诊疗指南》《良性前列腺增生诊疗及健康管理指南》《中西医结合诊疗前列腺炎专家共识》等多项权威指南、共识,并入选西学中《中医泌尿男科学》教材,成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列腺疾病的优选药物。
面对泌尿系统疾病持续攀升的发病率,夏荔芪胶囊作为创新中药,为前列腺疾病患者提供了兼具安全性与疗效的治疗选择。此次会议不仅为治疗BPH/LUTS探索了新路径,更进一步推动了络病理论在泌尿系统疾病领域的应用,为前列腺疾病患者提供了中医药治疗的新解法。(采集:文静、燕非 编辑:卫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