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热点推荐:
媒体支持
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网、央视网、环球网、央广网、光明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政府网、中国新闻网...
活动流程
中国卫生健康网是经国家工信部门批准备案(备案号:19026317号-1)的信息服务平台,于2010年在国家卫生健康行业相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指导下创办,前身是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下属行业网站。研究所于1991年经国家编委批准成立,是隶属于卫生部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是国家级技术咨询和智囊机构。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后网站独立运营,多年来始终致力于... 更多详情
评选标准
调查活动组委会
新闻中心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做健康科普也能治病救人[ 2025-4-22] 作者:中国卫生健康网 文静 字号:() () 阅读量:4441

   一粒药、一根针,可以治病;一本书、一堂课,亦可救人。很多医学常识,对医生而言是“老生常谈”,对患者来说却是“闻所未闻”

  我是一名妇产科医生,来自三峡库区的土家族山寨。12岁时,母亲因妇科肿瘤去世。年少失去至亲,如同经历一场暴雨,给我留下伤痛。成为母亲口中“什么病都能治好的大医生”,便成了我从医的初心。

  当了医生,自然知道成为这样的“大医生”并不现实。但是,很多疾病越早诊治,越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比如,母亲所患的子宫内膜癌,是一种有出血预警信号、早期能治愈的肿瘤,由于当时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结果发展成了“不治之症”。不管对于医生还是家属来说,最遗憾的莫过于明明有机会,却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被许多医生同行挂在嘴边。医院是健康的一道坚实防线。倘若能为公众普及更多疾病防控知识,提醒他们早诊早治,把防线筑到人们心里,就可能把“有时是治愈”变成“常常是治愈”,并减少“总是去安慰”的情况。

  一粒药、一根针,可以治病;一本书、一堂课,亦可救人。很多医学常识,对医生而言是“老生常谈”,对患者来说却是“闻所未闻”。架起这座知识桥梁,医生有能力更有责任。从2012年开始,在完成临床任务的同时,我用业余时间开展女性健康科普,写了200多篇科普文章,出版了10余本科普图书。这些年,我通过科普巡讲走遍了全国各个省份,中东部地区居多。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做好科普还要把更多目光、资源投向那些基础条件和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西藏拉萨、青海玉树、云南迪庆、贵州毕节……自去年开始,我开启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民族地区女性教师及爱心妈妈健康关爱行动,得到了全国妇联及北京协和医学院教育基金会的支持。

  有朋友不解,何不抓住人生黄金期丰富执业经历?做手术是救人,做科普也是。一本优秀的科普图书、一场精彩的科普讲座、一段实用的科普视频,可以让成千上万的人受益。医学史上,很多医界泰斗,同时也是科普大家。我喜欢传道授业解惑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通过科普让更多人“防病于未然”。有一次,我收到了一面特殊的锦旗,对方并不是我的患者,而是科普节目的观众,因为及时做了检查,实现了早发现、早治疗。这不正是科普的价值所在吗?近两年,健康科普被多地纳入职称评价体系,发挥了正向作用,引导更多人投身其中。从更大视野来看,提高人民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就要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健康科普资源下沉,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我愿以满腔热忱、专业知识为群众健康多做点事,带动更多人助力科普,为健康中国添砖加瓦。(采集:陈翠平、王艳东  整理:文静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学系副主任、主任医师,中国科普作先家协会副理事长:谭先杰)

 

 



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