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热点推荐:
媒体支持
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网、央视网、环球网、央广网、光明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政府网、中国新闻网...
活动流程
中国卫生健康网是经国家工信部门批准备案(备案号:19026317号-1)的信息服务平台,于2010年在国家卫生健康行业相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指导下创办,前身是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下属行业网站。研究所于1991年经国家编委批准成立,是隶属于卫生部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是国家级技术咨询和智囊机构。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后网站独立运营,多年来始终致力于... 更多详情
评选标准
调查活动组委会
新闻中心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江西黎川:多点发力推进中医药 综合改革先行区建设[ 2025-3-25] 作者:中国卫生健康网 文静 字号:() () 阅读量:13960

斥资1.1亿元完成江西黎川县总医院中医医院院区提升改造项目,新建康复中心楼,打造治未病中心,中医医院院区的整体实力显著提高。遴选相关专业医师团队,建设国家、省、市、县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15个,老药工传承工作室3个,开展中医、中药师承工作,培养继承人40余人。黎川县总医院10个乡镇分院全面完成中医馆建设,30个村卫健室完成中医阁建设,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高达40.72%

 

“江西黎川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将中医药事业摆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精心部署、统筹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工作。黎川继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之后,2024年,黎川又以深化体制改革、聚焦内涵提升、实施四大工程、发挥人才优势以及打造宣传阵地多点发力,纵深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建设暨中央财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建设。”中共黎川县委卫健工委书记、黎川县卫健委主任、黎川县总医院党委书记曾卫介绍说。

 

深化改革:提高中医药治理体系水平

 

加强中医医共体中医医联体建设。成立了以黎川县中医医院院区为牵头单位,由黎川县中医医院院区、黎川县人民医院院区、黎川县妇幼保健院院区以及黎川县各乡镇分院组建而成的县域中医医共体,黎川县中医医院院区及黎川县人民医院院区分别开展医务人员下基层帮扶指导工作。黎川县中医医院院区在县委县政府及主管部门主要领导的带领下,先后与广东省中医院及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交流学习,陆续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签订了紧密型医联体、技术协作医院协议,同时也在不断加强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洪都中医院的专科联盟建设,如中医妇科、针灸康复科、乳腺外科、甲状腺外科、骨科等。目前,中医医联体医院下派专家110余人次,中医医共体总院下派到乡镇分院345人次,县中医医院院区上派到进修10人次,中医医共体建立了双向转诊管理办法,明确双向转诊标准及流程,实现医共体向上转诊87人次,下转48人次。

 

推进中医优势病种医保支付项目实施。开展中医优势病种建设工作,根据抚州市卫健委及抚州市医保局统一部署,结合医院实际情况,黎川县中医医院院区遴选了9个病种作为中医优势病种,制定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并上报抚州市卫健委及抚州市医保,抚州市卫健委及抚州市医保局根据各县上报情况,已制定26个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进一步完善医保支付方案。

 

内涵提升:推动中医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

 

坚持做大做强县中医医院院区。持续完善中医医院院区基础设施,提升中医诊疗服务能力。先后投入资金1.1亿元,新建了康复中心、医技楼、治未病楼,打造治未病中心、中医药生活馆,并购置了一批较为先进的中医诊疗设备,中医医院院区的整体实力显著提高。

 

微信图片_20250216022407

 

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黎川县14所乡镇分院共有26名中医师、占比乡镇医师总数42.74%10个乡镇分院完成中医馆服务内涵建设,30个村卫健室完成中医阁建设,黎川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40.72%。同时,黎川大力推进热敏灸服务,目前,全县共开展热敏灸服务29857人次,总收入782199元,热敏灸床位157张,配备专业人员150人。

 

加速中医药数字化赋能提升。黎川县所有医疗机构都与同善堂签订智慧中药房合作协议,县中医医院院区已开展代配代煎业务,智慧中药房将传统中药房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全新的就医体验。同时,运用人工智能中医辅助诊断技术开展体质辨识,对民众健康生活方式进行指导,对慢性病人员开展自动化、个性化的日常管理、教育、监测和干预。

 

“四大工程”:打造中医药服务能力高地

 

完善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在黎川县中医医院院区大力推进中医重点学科建设,先后确定针灸推拿科、肛肠科、老年病科、肾病科、脑病科、康复科为重点建设学科,制定中西协同旗舰科室建设方案,成立工作专班,遴选出骨伤科、妇科、脑病科、康复科作为中西医临床协作创新试点专科,推进多学科联合诊疗及快速康复等创新诊疗模式。陆续选派相关专业人员前往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洪都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龙华医院、浙江省中医院等医院进修学习,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773e20b2aced9b61f69b8889f20f60d

 

实施中医药适宜技术普及工程。建立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选优配强师资力量,大力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举办全县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班,培训学员约300余人次,下派医疗团队至各乡镇分院推广中医适宜技术30余次,推广中医药技术方法10种。建立健全对口帮扶机制,黎川县中医医院已与全县14个乡镇分院成立中医医共体,建立帮扶关系,实行双向转诊制度,有效推广了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目前,黎川县所有乡镇分院都能开展6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87个村卫健室都能开展4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壮大中药材产业发展工程。黎川曾是建昌府的管辖地,作为“建昌帮”故地之一,黎川发展中药材产业历史悠久。近年来,黎川大力推广了香榧、瓜蒌、七叶一枝花、铁皮石斛、黄精、白术等特色中药材的种植,不断壮大中药材产业发展基础。目前,全县香榧种植2.9万亩,瓜蒌3000余亩,七叶一枝花、铁皮石斛等林下名贵中药材1000余亩。

 

建设治未病健康管理工程。以治未病核心理念为指导,创新开展六位一体的“健康教育+体质辨识+健康体检+慢病管理+中医特色技术+中医文化产品”中医健康诊疗管理模式,做出治未病服务黎川模式,整理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结合本地环境开发健康调养产品,加强人民群众的健康管理。

 

人才集聚:打造中医药服务人才建设高地

 

建设高层次中医人才集聚地。先后与江西省中医医院、广东省中医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立人才培育协作关系,累计邀请10余名专家来“治未病中心-鲁之俊中医药生活馆”开展中医技术服务和业务培训,通过培训深入挖掘中医经方临床应用,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去年8月刚性引进1名中医学硕士研究生,实现了县中医医院院区硕士研究生零的突破。

 

开设中医药人才培训基地。去年以来开设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10期,受训500人次。举行了“中医经方”、“西学中”开班仪式,现有119名符合条件的西医师参加“西学中”培训。目前,黎川已培养出彭美华、钟平、吴培开等一批优秀中医人才,形成了县级医院、乡镇分院、村卫健室均有中医带头人的布局。

 

微信图片_20250216022422

 

打造“名中医、中药师承中心”。将黎川中医医院院区原门诊中药房、西药房改造成名医堂工作室,组建了由省名中医、市名中医及县名中医组成名医团队入驻名医堂开展工作。开展了师承拜师活动,由省名中医陶晓东、市名中医王强、彭美华及县名中医余卫平、黄松柏、张祥德任师承带教指导老师,遴选出相关专业医师团队,建设国家、省、市、县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共15个,老药工传承工作室3个,开展中医、中药师承工作,培养继承人40余人。

 

宣传推广:助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

 

设立中医药文化大讲堂。去年以来,已开展“身边名医讲中医”、中医药科普巡讲等讲座近40场,开展中医药文化知识传播“六进”活动近100次,组织义诊医疗队深入到各个社区及学校等处,开展义诊宣传活动25次,参与群众20000余人次。

 

组建“鲁之俊中医药文化展示馆”。充分挖掘黎川已故乡贤,著名针灸学家鲁之俊先生的中医药人生故事,宣传中医药文化知识,提高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

 

开展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邀请慢性疾病需实施健康管理人群、病前状态人群、亚健康人群、中医体质偏颇人群、其他关注健康的特殊人群等入中医药体验馆体验中医药服务,不断扩大中医药的影响力。

 

打造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基地创建了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被列为“抚州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20247月,县中医医院院区接待了前来研学的中小学生,他们在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近距离了解中医药文化,深度感受到传统中医药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及时代价值。

 

曾卫表示:下一步,黎川将锚定“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以抓铁有痕的韧劲,以必胜的信心、决心、恒心,按照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工作思路,立足本地实际,打造具有黎川特色的中医药发展高地,推动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建设迈向新台阶,为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为中医药综合改革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黎川经验”和“黎川模式”。(采集:马宏源 整理:文静 通讯员:杨昆  供稿:李福增、李丽萍  摄影:饶舒贤)

 

 



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