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上海成功举办,为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注入强大动力
[ 2025-2-26] 作者:中国卫生健康网 文静 字号:(大) (小) 阅读量:50306
“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医药责任在肩。”2月22日,第二十一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上海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致辞中如是说。
第二十一届国际络病学大会汇聚来自全球十余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络病理论创新转化成果。大会同步设3600余个国内外视频分会场,吸引3万余名专业人士参与,线上直播观看量突破千万人次。络病学作为新中国中医理论创新的一面旗帜,正以开放创新的姿态走向世界,成为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的示范性研究领域之一。

“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络病理论是中医的瑰宝,在主会场上,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主委贾振华介绍了它的历史演变。
中医络病理论体系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首度确立“络脉”概念,提出“经络学说”的基础框架。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络脉瘀阻”的病机特征。清代叶天士进一步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临床诊疗规律,经过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积累,逐渐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理论雏形。
络病理论在当代持续发展,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的引领下,科研团队历经四十余年系统研究,构建了“络病证治”“脉络学说”“气络学说”三大理论框架。2023年5月,“中医络病学”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目前,《络病学》标准化教材已纳入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40余所高等医学院校的课程体系。
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于文明表示,络病学的发展,为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重大疑难病症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注入强大动力。

张伯礼在致辞中介绍,吴以岭院士团队追寻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理论假说为指导,以治疗方药为依托,以临床疗效为标准的创新中药研发模式取得成效。
会上,多位知名院士专家进行报告演讲,分享慢病防治的最新研究进展。贾振华分享《络病理论体系构建与心肺治疗创新进展》,赵家军分享《以患者为中心的糖尿病全程管理策略》,杨跃进解读《冠心病从循证到规范管理-通心络JAMA循证到最新中国冠心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董强、黄从新、李新立和贾竑晓也分别就缺血性脑卒中、心律失常、慢性心衰及抑郁失眠的中西医治疗新进展作报告。
此外,本次大会设冠心病与心律失常论坛、心力衰竭论坛、脑血管病论坛、糖尿病分会场、呼吸分会场、泌尿分会场、精神&神经分会场、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服务发展分会场、医药卫生发展、芪防鼻通片上市会等10个分会场。(采集:宏源、燕非 整理:文静)

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