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强化特色发展、内涵发展,更好满足广大群众‘看上好中医’‘用上好中药’的普遍诉求以及养生保健、文化科普等多元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中医药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2025年全国中医药局长会议上,鲜明的民生底色彰显着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成色,点出了中医药事业的着眼点、出发点和落脚点。
2024年,450个县级中医医院建设“两专科一中心”;约90%的县设置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基本实现全覆盖……过去的成绩单是新征程的加油站。我们要认识到,随着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中医药服务也需回答好从“有”到“多”到“优”的转变。此时,中医药服务唯有锚定目标、多措并举、量质提升,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把发挥中医药在建设健康中国中的独特优势作为主攻方向,更好地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改善民生期盼。
建强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让人民共享优质医疗资源。加强顶层设计,协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十五五”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加快推进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中医项目、中医疫病防治基地、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中医康复中心和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强化区域辐射作用,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补齐县域中医药服务短板,填补县办中医医疗机构“空白点”,推动中医馆建设及中医医师配备基本实现“两个全覆盖”,推进中医阁建设,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网底。
增强中医药服务供给能力,方便百姓看中医。构建专业与地域覆盖广泛、结构布局合理、中医特色鲜明、临床疗效显著、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中医优势专科网络,打造中医优势专科集群。健全中医药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布局建设国家中医质控中心,严格落实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持续改进提升中医医院医疗质量。加快推进中医医院病房改造提升,改善群众就医环境。强化中医医院康复科规范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加强老年病科、儿科、肺病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神志病科建设,提升中医医院护理能力,加大护士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力度。持续推进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项目建设,研究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中医诊疗指导中心、智慧共享中药服务中心、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建设,推动城乡中医药服务一体化发展。持续实施少数民族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推动国家中医医学中心(藏医)建设,基本完成全国少数民族医药基本现状调查。
深化中西医协同,为百姓提供更优化的诊疗方案。设置1家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中西医结合医院),持续推动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建设,辐射带动区域乃至全国整体医疗水平提升。实施综合医院中西医协同发展能力提升行动,指导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开展中医药工作,确保医疗机构中西医结合工作“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推进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形成100个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或专家共识。
实施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让中医药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协同个人和家庭、社会、政府三个层面,构建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建立完善中医药全面融入健康中国建设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侧弯中医药干预试点,加强区域中医治未病中心和老年中医药健康中心建设,研究开展骨健康、脑健康、眼健康中医药特色诊疗防治基地建设,加强中医治未病干预指南推广应用。
让我们奋进笃行,以实干有为之姿把高质量中医药服务落到实处,使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成果真正惠及百姓。(采集:王艳东、陈翠平 整理:文静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