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热点推荐:
媒体支持
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网、央视网、环球网、央广网、光明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政府网、中国新闻网...
活动流程
       中国卫生健康网---健康行业融媒体传播平台,以讲好健康中国故事,传播卫生健康好声音为宗旨,提供卫生健康行业新闻动态、宣贯卫生政策、传播健康科普知识及医院管理、临床前沿、医养结合、中医中药、健康公益等方面权威的报道,深入挖掘和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展示护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和... 更多详情
评选标准
调查活动组委会
新闻中心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家卫健委在深举行新闻发布会,“十四五”以来深圳市级财政投入卫生健康1805亿[ 2024-12-11] 作者:中国卫生健康网 字号:() () 阅读量:22431

12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主题专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25场来到深圳,就深圳市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召开主题新闻发布会。 该场发布会也是国家卫健委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系列发布会第6场。

 

 

发布会由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主持,邀请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刘利群, 深圳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陈清, 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孟昊;,深圳市罗湖区区长左金平及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党委书记徐小平,现场回答记者提问。

本报记者在发布会上提问,越来越多常见病和慢性病的治疗和管理下沉到社区,社康机构如何确保用药科学性和药品便利可及,如何保障居民用药需求。

 

“十四五”以来市级财政投入卫生健康1805亿

 

近年来,深圳市区联动、强力推进医改,建立了“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等两个联席会议制度,将健康深圳、医改工作纳入到政府绩效考核。

“十四五”以来,市级累计投入卫生健康财政经费1805亿元,年均增长11%;着力补齐原特区外医疗资源短板,布局肿瘤、心血管、康复、精神、神经等专科资源。目前,深圳已建立“以事定费、购买服务、专项补助”的公立医院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对公立医院基本运营、科研、教学、人才引育投入力度。2023年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占比达到27.4%,全市公立医院均没有负债运营。

深圳通过启动“编制池”改革,解决高层次医学人才和优秀管理人才入编问题,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推行人员总量管理,努力实现编内编外人员“同工同酬”。拓宽财政、医保、价格等薪酬保障来源,优化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之间、医院不同科室之间薪酬差距,逐步缩小奖励绩效工资占比。2023年,全市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比达52.1%。 

 作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一项改革任务,深圳在中央、国务院支持下,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体系。近日,《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中国)》正式走出境外,香港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获得授牌,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家通过《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中国)》认证的医院,为大湾区医疗跨境融合搭建桥梁。

 

7成社康开放午间和夜间门诊

 

医改成不成功,市民满不满意是重要标准。2023年,全市个人卫生支出占全市卫生总费用比例为16.2%,市民就医负担大大减轻。

深圳通过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将83万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保障范围,建立连续参保激励机制,参保率达97.6%。健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机制,普通门诊最高报销80%,像恶性肿瘤等门诊大病最高报销90%、住院费用最高报销95%。并推出“深圳惠民保”,目前已理赔超15万人次、理赔3.6亿元,报销范围覆盖庞贝病等罕见病高价自费特效药。

同时,深圳通过率先取消药品加成,落实48批次药耗集中带量采购,承接3批次省际联盟集采,开展7批次耗材价格谈判,节约采购金额140个亿。

推进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调整了近5000项医疗服务价格,提高诊查、护理、治疗、手术等服务价格,重点支持护理、儿科、中医等学科的发展,提高的部分主要由医保基金来承担,2023年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高到34.4%。推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为主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付费病例占比达99%以上。还建立国谈药、“岭南名方”等医保单独支付机制,支持创新药入院。

持续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全市70%社康机构开放午间和夜间门诊,深圳市人民医院等9家医院开展无陪护病房服务试点。所有市属医院均设立“一站式”群众诉求服务点,对群众投诉“接诉即办”,让群众看病就医更方便、更舒心、更放心。

 

深圳社康达970家 建成“15分钟社康圈”

 

深圳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强化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扩容下沉,建成“15分钟社康圈”,社康机构诊疗量占比达39.3%。84.7%高血压、76.9%糖尿病患者在社康机构就诊。

“十四五”以来,深圳组建21家基层医疗集团,将所有社康机构交由区属综合医院来举办和管理,区属医院与所属社康机构形成人财物、绩效分配“一家人”,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一张网”,实现社康机构网格化布局、规范化管理、便民化服务。同时,新增社康机构195家,达970家,实现了每个区至少有一家基层医疗集团、每个社区最少有一家社康机构。

社康服务扩容提质被市人大常委会列为“1号提案”,对符合条件到社康机构工作的全科医生,财政方面按学历给一次性生活补助,全市每万人全科医生就达到5.2名。社康机构价格标准比二、三级医院分别下调15%、20%,而医保报销比例比二、三级医院高10%、20%。

目前,全市有1100余万参保人绑定在基层医疗集团来首诊,医保按照每家集团绑定的参保人数量来核定门诊统筹费用,实行“总额管理、结余留用”,这样来比较好地引导健康管理。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如果签约家庭医生,还可以享受报销90%的医保用药优惠。

 

罗湖每万人口全科医生达7.2名

 

罗湖区医联体改革模式入选国家深化医改重大典型经验。近年来,罗湖区将5家区属医院、48家社康机构整合成统一法定代表人的紧密型医院集团,实现一体化管理,组建医学检验、放射影像等14个资源共享中心,让老百姓获得品质相同的服务。建设集团老年病医院、中医院康复分院,补齐辖区护理、康复等接续性服务资源。此外,对辖区27家社会办社康机构统一管理和考核。

5年,罗湖区社康机构平均业务用房面积由844平方米增至1081平方米,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全科医生从2.1名提高到7.2名,社康诊疗量占集团总诊疗量比例从39.9%升至62.4%。

通过优化强基层机制,越来越多常见病和慢性病治疗和管理下沉到社区。社康机构科学用药和药品便利可及性越来越受到关注。罗湖区率先建立医院集团总药师制度,通过整合资源成立“药学中心”,实现药品联动管理,重心下沉。实现了药师队伍、药品目录、药品采购储备、指导合理用药四个“统一”,使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和三甲医院相同的用药服务,最大限度满足老百姓用药需求。

同时,在翠竹社康等辖区人口数量大的社康机构常设药学门诊,以临床药师为主,指导群众安全合理用药。就诊后,患者高血压达标率提升至92.3%,血糖达标率提升至96.3%,用药依从性比例上升25.4%。

 

港大深圳医院已累计服务港籍患者16.7万人次

 

作为深港医疗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深化医改的“试验田”,港大深圳医院自运行以来实行全新人事薪酬制度,实行“岗位管理”“全员聘用”,让“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薪酬能升能降”。此外,持续优化结构,设立医生辅助岗位,增加护理人数,2023年,医院床人比、医护比达到1:1.9和1:1.5。

在该院,员工固定薪酬占比约70%,同一职系、薪级员工在不同科室固定薪酬相同,保障儿科、全科、产科等相对弱势科室医务人员的收入待遇。同时,在绩效考核方面,以员工工作表现、成本控制、质量与安全、患者满意度为主,与科室的创收、药耗收入脱钩,促进临床服务数量和质量并重。

在探索与港澳医疗规则衔接上,该院也先行先试,推动“医疗、药械、人才”互联互通,成为内地首家香港医疗服务费用异地结算单位,已累计服务港籍患者16.7万人次。率先探索救护车跨境通行、人员签证与跨境执业等规则贯通。 成为全国首家“港澳药械通”试点医疗机构,截至目前,医院已获批使用27种进口药品、17种进口医疗器械,累计使用超5000人次。试点经验已推广到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个地市45家指定医疗机构。

该院建立香港医生与内地高级职称评审接轨的认定机制,37名港籍名医获评正高职称。同时,成立深港医学专科培训中心,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在临床肿瘤等7个专业开展试点。(采集:王艳东、纪洪杰  编辑:李一  来源:国家卫健委、读创)

 

 



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