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热点推荐:
媒体支持
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网、央视网、环球网、央广网、光明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政府网、中国新闻网...
活动流程
       中国卫生健康网---健康行业融媒体传播平台,以讲好健康中国故事,传播卫生健康好声音为宗旨,提供卫生健康行业新闻动态、宣贯卫生政策、传播健康科普知识及医院管理、临床前沿、医养结合、中医中药、健康公益等方面权威的报道,深入挖掘和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展示护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和... 更多详情
评选标准
调查活动组委会
新闻中心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健康援青 情满高原 ——对口支援青海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综述[ 2024-6-13] 作者:中国卫生健康网 金婵 字号:() () 阅读量:13991

   2010年,党中央作出对口援青重大决策部署,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山东6省市与青海省建立对口援青机制,江苏省自2016年开展东西部协作、帮扶青海省西宁市和海东市,青海省两市六州医疗对口支援工作实现全覆盖。
  10余年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大力支持下,援青省市已连续派出5批医疗人才,并倾力开展资金、智力、干部和技术“四支援”。“十四五”以来,各援青省市已投入援青资金8.42亿元,开展项目175个,选派专业技术人员812人,培养本地人才3642人,开展新技术、新业务622项,为青海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


  抓好“顶层设计”落实
  自1999年起,中组部、团中央选派24批医学博士服务团赴青海,推动高原医学科研工作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促进省级医院高质量发展。“十四五”以来,中央投入资金33.74亿元,支持青海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一期)和青海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以及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和青海红十字医院妇女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等。
  国家卫生健康委聚焦健康青海建设,重点围绕加强高端医学人才、紧缺专业人才和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组织开展国家级和省级各类各层次卫生健康人员培养培训工作,共培养青海省卫生健康人才6.53万人。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协调安排下,2021年7月,青海省人民政府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签订合作共建区域医疗中心框架协议,中日友好医院等4家支援医院与青海省人民医院等4家受援医院分别签订合作共建高水平医院框架协议。同年,青海省省属医院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等4家国家级高水平医院开展合作共建,共同推动青海省高水平医院建设。
  此外,“十四五”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等部门利用中央转移支付项目资金对青海省支持2.54亿元,用于青海省中医药高层次和基层人才培养、重点专科建设、县级中(藏)医医院能力建设和中藏医馆建设等;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中医药局投入2亿元,用于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下好“强化保障”先手棋
  多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位推动,精心部署,狠抓工作落实,努力把卫生健康援青政策红利变成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首先,把卫生健康援青作为推动青海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助推器”,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全省支援帮扶合作交流工作领导小组,系统谋划部署卫生健康对口援青工作,落实落细各项支持举措。省政府、省卫生健康委等多次赴国家卫生健康委、支援帮扶省市和医院拜会衔接、争取支持,深入基层一线现场指导、研究部署。
  其次,立足新形势、新任务,青海省适时调整完善支援帮扶工作领导机制,省政府分别与对口援青6省市政府、支援合作医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不断健全对口援青政策体系。同时,坚持上下联动,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把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作为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与支援方沟通衔接,共同擘画发展蓝图。青海省级相关部门在人才政策支持、项目资金配套、工作业务推进等方面密切协同、履职尽责,积极向国家部委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主动加强与支援方的协调对接,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此外,援受双方医院积极对接需求,建立良好的医疗帮扶和科研合作交流关系。各支援医院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创新支援方法,与受援医院签订帮扶工作协议,在医疗服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深度合作交流,使青海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弘扬“甘于奉献”精神
  多年来,援受双方在各领域、各层面的合作交流日趋密切,“结对子”“走亲戚”“交朋友”“手拉手”等交往交流活动广泛开展,涌现出一大批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的时代楷模,谱写了新时代卫生健康对口援青的精彩华章。
  广大援青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克服青海省高寒缺氧、条件艰苦等困难,以优良的精神风貌、素质能力和过硬作风,主动融入、扎实工作,尽心竭力投身青海卫生健康事业,为青海各级干部作出了表率。他们在厘清受援地区和医院发展思路、破解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难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参谋作用,在援受双方沟通对接、交流合作等工作中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在受援地区医疗人才转变发展理念、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中发挥了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为青海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强化“智力帮扶”作用
  让受援地产生内生动力,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离不开人才培养。各对口支援单位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训、进修。受援医院学到了先进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拓宽了视野,推动医疗水平提升和规范管理,拥有了一支带不走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
  北京市实施“手拉手”“结对子”“传帮带”计划,选派玉树藏族自治州当地医疗卫生人才赴首都医科大学学习,累计培养各类业务骨干132人,为玉树州打造了一支梯队合理、业务精湛、带不走的高原医疗人才队伍。
  上海市29家医院以“传帮带培”形式,签署各类结对帮扶协议22个,为果洛藏族自治州19家受援医院培养本土专业技术人员71人。
  浙江省通过带教医生与学员建立师徒结对关系的形式,加强对本土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累计培养500余名卫生管理干部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江苏省依托对口帮扶海南藏族自治州卫生健康人才培训基地,累计举办专业培训班26期,选派1005名当地医技骨干人员赴江苏接受多层次、跨学科的进修培训。
  山东省通过实施“一对一”导师培训机制、内地跟班学习、开展惠民医疗活动等方式,组织360名医疗专家到海北藏族自治州开展支医帮扶,培养本土骨干人才400余名。
  天津市选派49名医疗专家到黄南藏族自治州广泛开展“传帮带培”活动,组织400余名本土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赴津开展培训进修和交流学习。
  江苏省南京市每年选派30名专家赴西宁市受援医院进行帮扶指导,每年组织50名本土医护人员到对口支援医院进行业务学习。无锡市累计派驻312名专家到海东市各受援医院开展业务指导、手术示教等帮扶工作,每年投入50万元帮扶资金用于海东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修学习,受益人数达646名。


 落实“组团式”援青
  情牵青海,携手耕耘。2022年3月,中组部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民医院工作方案》,安排省内、外29家三级医院,“组团式”帮扶青海省14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医院。2023年7月,中组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4个部门印发《关于做好医疗人才“组团式”援青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正式组织对青海省6个州级人民医院开展“组团式”支援。青海省成为全国唯一既有“组团式”支援又有“组团式”帮扶的省份。
  青海省按照“聚焦大病、少量精干、医生自愿、周末为主”的原则,发挥对口援青医疗人才专业特长,在全省州、县人民医院开展援青门诊诊疗工作,主要以门诊诊疗、教学科研、学徒带教、技术指导、手术操作等形式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此外,在中组部、国家中医药局指导下,上海市自2018年起派出上海中医药大学3批干部人才共20名,对青海省中医院进行“组团式”对口帮扶,在医院发展定位、河湟院区建设、人才队伍培养、医院运营管理等方面融入上海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思维,为医院发展注入新活力。
  据介绍,医疗人才“组团式”援青以来,青海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截至2023年底,6个州人民医院和14个重点帮扶县医院已建成“五个中心”69个,14个县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全部挂牌成立;20家受援医院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537项,救治急危重症患者2.91万人次,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平均达到92.63%,转诊率下降至7.49%;14个县医院全部提前两年实现“二甲”目标。(采集:王艳东、陈翠平、卢秋月 整理:金婵  来源:健康报网)



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