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热点推荐:
媒体支持
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网、央视网、环球网、央广网、光明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政府网、中国新闻网...
活动流程
       中国卫生健康网---健康行业融媒体传播平台,以讲好健康中国故事,传播卫生健康好声音为宗旨,提供卫生健康行业新闻动态、宣贯卫生政策、传播健康科普知识及医院管理、临床前沿、医养结合、中医中药、健康公益等方面权威的报道,深入挖掘和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展示护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和... 更多详情
评选标准
调查活动组委会
新闻中心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如何理解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将“一手抓扩容,一手抓下沉”进行到底[ 2024-5-14] 作者:中国卫生健康网 卫晓建 字号:() () 阅读量:86180

   如何理解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在5月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是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目的是要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粗看之下,这句话似乎有点矛盾,毕竟公立医院不同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与群众的家门口有点距离。然而,回顾“推动人员、技术、服务、管理下沉”医改历程就会发现,公立医院发展与提高群众“家门口”就医的获得感之间确实正相关。归根结底,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和下沉,在改革的路线图上有着明确的任务、目标、配套措施,一旦启动就是“开弓没有回头箭”。
  通常理解,医疗资源包括医疗机构、医疗床位、卫生人员数量等硬指标,也包括医疗技术、公共卫生服务、紧急医学救援等软实力。《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为1032918个,卫生人员总数为1441.1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为975.0万张。利用这些医疗资源,我国为全民编织了一张健康保障网,完成了2022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84.2亿的工作量。
  在告别缺医少药后,公众希望医疗资源更优质、离家门口更近。更近,意味着更及时高效的救治、更少的看病总体支出、更高的生活安全感。群众的心头事,就是卫生健康工作的重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那么,是不是建设更多的医院、培养更多的医务人员、配置更多的医疗设备,就能实现目标呢?不尽然。如果单纯追求量的增长而不实现质的提升,由此带来的投入、保障费用将成为全社会沉重的负担,患者的获得感也不会强。
  群众对“更优质”有渴望,蕴含着既能看好病又能减轻负担的双重目标。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4个部门印发的《“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更加注重优质扩容和深度下沉,更加注重质量提升和均衡布局。这意味着,在增加高水平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同时,通过精准的供需匹配,解决东中西部、城乡之间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力争让大病、重病患者免于奔波到大城市就医,在本乡镇、本县、本市、本省就能获得很好的救治。
  一手抓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一手抓下沉,实质就是卫生健康领域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涉及增量建设、能力提升、服务体系搭建等工作,意味着政府各部门要同向发力、所有医疗卫生机构都参与其中、所有医务人员都“有所触动”。
  政府部门已在宏观视野下查漏补缺,将合理配置优质医疗资源纳入工作日程。于是我们看到,这几年,我国设置了13个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了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1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这些项目的建设使跨省、跨区域就医大幅度减少;支持建设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961个、省级3800个、市县级11000个,更好满足了群众就近就诊需要;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工程、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医院等工作,有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对医疗卫生机构而言,根据本地区人口数量、疾病谱、地域特点、患者异地就医等情况,盯住、站稳、守好自身定位有明确要求。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就给各层级医疗机构该干什么“点了题”。具体而言,城市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城市二级医院主要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县级医院主要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康复医院、护理院等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更明确,全面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引导三级公立医院逐步减少普通门诊,重点发展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
  对医务人员而言,在一以贯之的改革发展路线图中,从“单打独斗”转向“抱团合作”正日益常态化。无论是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还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都对医疗卫生服务同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质化不一定是每位医务人员的学历、能力都达到同等的水平,而是通过“服务共为、责任共担”实现“一次看病、全程共管”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上级医院的医务人员要下沉,下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要有进修培训、职业发展、转诊患者的向上通道,由此形成合力,共同维护好患者健康。
  设计实施如此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改革,每一环、每一段、每一部分都需要磨合与微调。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近几年,落实国家改革要求,越来越多的地方结合当地实际出台系列配套政策,持续推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使三级医院能够专注于处理复杂疾病,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切实承担起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职能。
  在这一新格局、新趋势下,有人会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准备了吗?持续一手抓扩容、一手抓下沉,将会带来答案。历年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床位数、人员数、执业医师数占比持续提升。2023年,基层诊疗量占比达到52%,这个数据能否继续提高呢?我们抱有期待,也感受到了信心。(采集:王艳东、卢秋月、陈翠平  整理:卫晓建  来源:健康报网) 



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