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热点推荐:
媒体支持
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网、央视网、环球网、央广网、光明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政府网、中国新闻网...
活动流程
中国卫生健康网是经国家工信部门批准备案(备案号:19026317号-1)的信息服务平台,于2010年在国家卫生健康行业相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指导下创办,前身是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下属行业网站。研究所于1991年经国家编委批准成立,是隶属于卫生部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是国家级技术咨询和智囊机构。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后网站独立运营,多年来始终致力于... 更多详情
评选标准
调查活动组委会
新闻中心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纳米药针:集针灸和药物功效于一身[ 2023-10-12] 作者:中国卫生健康网 字号:() () 阅读量:106548

   日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孟幻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教育处处长王鹏结合传统针灸针和纳米药物递送技术,构建了具有药物输运能力的针灸治疗平台(nd-Acu)。研究团队在传统针灸针的不锈钢表面设计并制备了一种表面糖环修饰,使得传统针灸针具在针刺以外获得了药物载带新功能,从而提高了针灸的治疗效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杂志《先进科学》。

什么是纳米药物递送针灸技术?与传统针灸技术相比,纳米药物递送针灸技术有什么优势?这种技术未来的应用前景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在针上“做文章”,实现药物精准载带

针灸是通过刺激经络穴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中医诊疗方法,可分为针法和灸法。几千年来,针灸技术不断发展演变,其中适时、适量地引入适宜的药物是多年来业内研究的热点之一。

“针药结合”这一治疗方法很早就出现在中医发展史上,形式也非常多样。水针(又称穴位注射)就是“针药结合”的典型案例,一般使用西医注射器,将药物抽入针管后,将针尖刺入穴位。

“针药结合”使得疾病治疗效果大大提升,但还存在优化空间。孟幻在临床调研中发现,药物和针灸相结合的技术虽然已经广泛运用于临床,但如何让药物释放过程变得精准可控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纳米药物递送针灸技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研发的。”孟幻说。

通俗来讲,纳米药物递送针灸技术是一种在针上“做文章”的技术。通过在传统的针灸针表面进行纳米尺度的化学修饰,从而把针刺和药物载带合二为一,实现药物用量、药物递送位置、药物释放过程等多个层面的精准控制,同时针具创新也有望实现疗效、患者依从性的提升。

“无论是外观还是操作手感,运用了纳米药物递送针灸技术的针灸针(以下简称纳米药针)都和普通针灸针没有显著区别。”王鹏介绍。虽然从肉眼看,纳米药针的外观和普通针灸针没有任何不同,但是在显微镜下将针放大到纳米级尺度时,就会发现纳米药针的表面上有成千上万个“碗状”结构。这些由糖环组成的“小碗”可以简单理解为盛放药物的容器,“小碗”通过纳米尺度的化学键和不锈钢针表面相连,形成了nd-Acu平台,这个平台结构就是纳米药针的工作基础和创新点。

为了适配不同分子大小的药物,“小碗”的尺寸也可以灵活调整,从而达到与药物的最佳契合程度。“用家里盛米饭的碗来装绿豆,颠簸过程中绿豆就容易洒出。因此为不同的药物适配不同的‘碗’,就是为了保障药物装载和释放的最佳状态。” 孟幻给出了形象的解释。

治疗效果事半功倍,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纳米级的结构大大优化了患者治疗感受。

王鹏介绍:“患者最关注的就是疼不疼的问题。普通的针灸针一般是毫米级,而1纳米等于0.000001毫米,因此对于患者来说,采用普通针灸针治疗和采用纳米药针治疗在痛感上几乎没有区别。”

任何医疗技术的生命力都在于疗效,纳米药物递送针灸技术把基础的针刺治疗和药物功效“合二为一”,使得治疗过程事半功倍。下一步,团队将就不同病症、药物类型等进行对比研究,探索技术最佳的临床应用场景。

此外,经济实惠是针灸疗法的特点之一。王鹏认为,未来纳米药针批量生产并应用于临床后,或有望减轻患者就医负担。“例如对于膝骨关节炎的穴位注射治疗,患者通常要负担药物和注射器的费用。但纳米药针不需要注射器,药物的用量也少了,并有望减少门诊治疗的频次,这对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具有一定帮助。”王鹏说。

针灸的镇痛效果一直以来都被国内外患者所认可,世界卫生组织判定针灸在临床上的优势病种有120多种,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面瘫、中风等。孟幻介绍:“纳米药物递送针灸技术在未来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适应症可以不断扩展。”

目前,纳米药物递送针灸技术的疗效已在小鼠身上得到了验证,但是距离真正应用于临床还存在需要攻克的技术壁垒。如何实现纳米药针的稳定大量生产、如何在大动物身上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是研究团队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采集:文静、王晓  

来源:科技日报

实习记者:吴叶凡



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