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热点推荐:
媒体支持
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网、央视网、环球网、央广网、光明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政府网、中国新闻网...
活动流程
中国卫生健康网是经国家工信部门批准备案(备案号:19026317号-1)的信息服务平台,于2010年在国家卫生健康行业相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指导下创办,前身是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下属行业网站。研究所于1991年经国家编委批准成立,是隶属于卫生部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是国家级技术咨询和智囊机构。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后网站独立运营,多年来始终致力于... 更多详情
评选标准
调查活动组委会
新闻中心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秋季进补 来年打虎[ 2023-10-8] 作者:中国卫生健康网 字号:() () 阅读量:111415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秋季进补,来年打虎”。秋季一到,人的身体易出现倦怠、乏力等情况。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发文,给秋季进补“背书”: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进补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该文也强调:进补不等于吃大鱼大肉、吃贵的、随意吃、多多益善。要想取得好的进步效果,就要注意避免以下问题。

忌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应按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火”。

忌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忌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会使得胃肠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

饮食清淡也不是不补,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忽视。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忌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因为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都是进补佳品。

忌恒“补”不变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

忌越贵越补

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情况,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不要凭贵贱来分高低,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忌过度贴秋膘

夏天天气炎热,能量消耗较大,人们普遍食欲不振,造成体内热量供给不足。到了秋天,天气转凉,人们的味觉增强,食欲大振,正是贴秋膘的时候。但需注意,秋季气温下降,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为了迎接冬天的到来,人体还会积极地储存御寒的脂肪。因此,肥胖者和要控制体重的人不宜“贴秋膘”,反而要注意节制饮食、适量运动,以免体重增长过快。

肥胖者秋季更应注意减肥。首先,应注意饮食的调节,多吃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品,如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其次,在秋季还应注意提高热量的消耗,有计划地增加活动。(来源:央视网)



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