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热点推荐:
媒体支持
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网、央视网、环球网、央广网、光明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政府网、中国新闻网...
活动流程
中国卫生健康网是经国家工信部门批准备案(备案号:19026317号-1)的信息服务平台,于2010年在国家卫生健康行业相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指导下创办,前身是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下属行业网站。研究所于1991年经国家编委批准成立,是隶属于卫生部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是国家级技术咨询和智囊机构。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后网站独立运营,多年来始终致力于... 更多详情
评选标准
调查活动组委会
最新资讯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最新资讯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打造十院科普官人才梯队 引领健康科普新文化[ 2025-3-25] 作者:中国卫生健康网 字号:() () 阅读量:8613

据悉,为了更好推动医院品牌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由中国卫生健康网推出了医院人文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推选活动,主要是遴选医院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举措、有成效的好经验、好模式以及改善就医体验好做法,展现新时代卫生健康新局面、新发展、新成就,彰显榜样力量,服务健康中国。其中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打造十院科普官人才梯队 引领健康科普新文化》在众多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请见下面报道: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打造十院科普官人才梯队 引领健康科普新文化

 

一、概述

“健康中国2030”战略背景之下,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以新时代卫生工作的要求,由宣传与精神文明建设处牵头建设健康科普文化,结合人民群众对美好健康生活的向往,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将大健康融入医院现有政策、文化建设与服务流程管理。

近年来,系统打造十院科普官人才梯队,并设立了《十院科普官“破圈”引领健康科普新风尚》项目,制定“六首”协奏科普工作机制推动项目进行,在院内外形成健康科普文化。这期间涌现出423篇科普图文、345个科普视频,举办155场科普讲座、126次科普义诊,在院内外营造健康科普文化氛围,落实健康理念广泛传播。

并且贯通院-科两级科普文化,从院级层面向科级层面推动,组建45个健康教育小组,让健康科普文化深入院内的各个角落,指导科室开展患教、社区教育,力争让每位医务工作者转型为科普传播者,担任起传播健康知识的使命。

二、主要做法成效

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围绕“选-育-管-用”的理念,制定了“六首”协奏的科普工作机制;搭建区域联动健康科普传播平台;创建了“请进来-走出去-活起来”的健康科普传播链。有力地促进健康科普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制定“六首”协奏的科普工作机制,掀起健康科普文化氛围

“六首”协奏的科普工作机制,包含以下内容:

首创首席科普官:采用“选育管用”的人才培养管理理念,于2021年和2023年组织两轮“首席科普官遴选”和一系列科普官招募,形成了科普人才三梯队,推进临床医务工作者向科普工作者转变。其中有起引领作用的首席科普官20人,也有科普产出最多的中坚力量科普官179人,同时有后备的新生力量青年科普官73人。

首推科普训练营:围绕“政策解读”“科普实操”“品牌打造”“赛事交流”四方面,对首席科普官引领的人才队伍开展科普专业培训,将十院科普官培养成“六边形”战士,即:懂政策、懂医学、懂人文,又会策划、会创作、会传播,力争让每一位科普官都能用更精准的方式方法做好健康科普工作。

首立科普建设培育项目:为了调动科普官科普转化的积极性,2021年首次设立院级科普建设培育项目,31个科普建设培育项目获得立项。2023年围绕健康科普社区课程建设,再次立项25个项目。

首建科普电视台:为了让科普有载体,整合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人民日报健康号等多各新媒体资源,建设科普电视台,固定设置《十院科普官》《十院健康大讲堂》《科普官说》《健康科普联播》等栏目,科普作品通过科普电视台展示,将健康知识传递至老百姓。

首搭科普拍摄预约平台:2023年根据主题教育调研需求反馈,为了更好地支持科室开展健康科普工作,再一次开放科普拍摄的资源,提供预约平台,为有需求的十院科普官提供科普拍摄服务。

首倡科普MDT模式:在科普创作及老百姓的反馈中,发现一个科室讲一种疾病的科普已经很难满足百姓的需求,因此在十院科普官中倡导科普MDT模式,组织首席科普官牵头,瞄准特定疾病,联合多科室专攻此类疾病的科普官,对该疾病进行共同全方位的科普,让老百姓可以一次捕获疾病的所有健康信息,免除多科室兜转之繁琐。

(二)搭建区域联动平台提升传播效能

为了更好地达到健康科普传播效能,也积极搭建区域性联动的健康科普传播平台,目前已经形成几个比较成熟的合作平台。

 

 

静安科协-上海十院科普平台:与静安科协强强联合,并与该科协所辖39家社区书院都有合作。

街道康健驿站平台:与大宁路街道、彭浦镇街道、宝山路街道康健驿站长期合作,服务范围覆盖所辖78个社区。

“医校”共建平台:深入学校,与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教育集团签约共建“15分钟幸福实践圈”,提升国家未来的栋梁基本的健康素养,与强身健体的基础保障。

大众媒体传播平台:拓展媒体平台资源,加强与上海电视台《名医话养生》《X诊所》《活过一百岁》栏目组的合作,数位首席科普官走进电视台传播健康知识。

在合作过程中,还制定《健康科普沉浸式体验项目菜单》《健康科普专题课程菜单》,通过“健康点单”方式,依托区域科技传播机制和媒体平台,在“科学-科普-公众”传播路径基础上构建受众视角的“需求-点单-配送”的定制服务,做更为精准的科普服务,不断满足大众个性化的健康需求。

(三)打造健康科普传播链坚持科普不断线

项目开展中,也打造了“请进来-走出去-活起来”的科普传播链,坚持做到了科普工作不断线。

 

 

请进来:院内依托上海市科普基地。十院科普官依托该基地,邀请市民参与各类健康科普主题活动,并开设心肺复苏体验课堂,为市民提供沉浸体验式科普服务。

走出去:十院科普官为将医学知识进一步传播于民众,深入机场、火车站、地铁站等功能社区;同时建立联系226家社区康健驿站,159家社区书院,使科普资源下沉,向社区输送“最后一公里”科普。

活起来:通过科普电视台同步开展了形式丰富的线上科普活动,2024年线上依托十院科普电视台,共发布原创科普作品219个,其中(1)十院微信公众号《十院科普官》栏目发布51篇科普图文、《科普官说》栏目发布31个科普短视频、《健康大讲堂》栏目发布33个科普讲座视频;(2)十院视频号《视频》栏目发布74个科普短视频、《直播》栏目总共直播68场,从原先的1周1场,增加到1周2场,增添了每周三中午时间段的直播,便于上班族收看;(3)人民日报健康号、微博、抖音等多平台,发布视频+文章171条。十院科普电视台总共累积点击量600余万。

三、经验启示

近年来,打造的十院科普官这支人才梯队,取得不少成绩,在院内外形成了良好的健康科普文化氛围,在百姓群中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在上海市公立医院患者满意度调研中,就“健康教育项”,医院平均分4.99,高于上海市三级综合医院平均分4.98。

医院也于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入选医疗机构健康科普影响力指数50强榜单,上海市健康科普推优选树活动健康科普管理优秀机构奖,第十届上海市科普讲解大赛优秀组织奖,第十届上海市青年医学科普能力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十院科普官志愿服务队荣获首届全国卫健行业志愿服务项目金奖、十院科普官在第十一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中荣获二等奖、第十一届上海市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2项;十院科普官“破圈”引领健康科普新风尚获得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科普成果奖;“十院科普官”被评为上海市健康科普品牌。成绩留在过去,接下来仍将砥砺前行。

配合医院整体规划,精准科普定位:根据医院的主要患者群体和常见病种,确定科普宣传的重点内容。对于新学科、新门诊的设立进行及时地追踪报道,让新知尽早传达到百姓之中,并能够健康获益。

建立跨学科科普交流机制:打破科室之间的壁垒,在各科室里开展不同学科之间的科普交流,给医务人员进行其他专业领域的健康科普。分享和讨论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巧,促进知识共享和学科交叉。

建立评估与改进机制:定期对健康促进活动进行评估,收集患者反馈和建议。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健康促进策略,确保其针对性和有效性。

 

供  稿: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采  集:薛  生、刘  鑫

编  辑:李  一



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