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为了更好推动医院品牌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由中国卫生健康网推出了医院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推选活动,主要是遴选医院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举措、有成效的好经验、好模式、好做法,展现新时代卫生健康新局面、新发展、新成就,彰显榜样力量,服务健康中国。其中广东省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下联动双向发力助提升 软硬兼施提档升级增动能》在众多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请见下面报道:
上下联动 双向发力助提升
软硬兼施 提档升级增动能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帮扶潮汕医院成为省级医改创新典型
►在近日举行的2023年广东医改创新典型案例推选活动中,由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面托管帮扶的潮汕医院“全面托管软硬兼施,带动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成为十大典型案例之一。
潮汕医院院区
据悉,本次活动中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共报送了50个典型案例,经过组织推选、资格审查、专家评议、集体研究、实地调研等严谨科学的遴选程序,最终确定“潮州饶平全面托管软硬兼施,带动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等10个创新典型案例。
“硬”:新院区、新设备
为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提供强大支撑
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全新的医疗环境,为提升饶平的医疗服务能力提供了“硬件”支撑。
饶平地处广东“东大门”,是沟通沪、浙、闽经济大动脉的“黄金通道”,辖区户籍人口1048205人,常住人口81.91万人。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潮汕医院(饶平县人民医院)为饶平县唯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首批入选国家“千县工程”单位。
2020年12月,饶平县人民医院由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面托管,并更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潮汕医院。2023年3月16日,医院整体搬迁至新院区,设计床位数800张,目前开放597张。开设急危重症医学部、全科医疗科、综合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心内科、消化内科、儿科、新生儿科、感染科、肿瘤科、普外科、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妇产科、五官科、中医科、康复科、麻醉科、血液净化科、精神科等23个临床科室。
新院区配备有一体化手术室、3.0T MR、256排512层CT成像系统、DSA、全高清(4k3D)腹腔镜系统、高端手术显微镜、全自动生化分仪(AU5800)、PCR实验室、四维彩色超声诊断仪、24小时动态心电系统、胃镜、肠镜、纤支镜、肺功能仪等一批先进医疗仪器设备。
“软”:输血与造血同步
突破县域医疗水平发展的核心瓶颈
自托管以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做出战略布局,坚持百万苏区群众“大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通过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推动县域医疗水平高质量发展。
医院坚持党建引领,大力推出便民新举措。
托管以来,借鉴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先进运营模式及管理经验,依循总院的管理指引,潮汕医院打通信息壁垒,上线智慧化医院和国标医保移动支付,上线检验检查自助开单,推出门诊就诊“一号管三天”服务,真正做到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提高患者就医效率;同时检查检验全面提速,B超、CT当天预约当天完成,核磁共振48小时完成,切实解决检查慢问题;实行“假日无休”门诊模式,节假日为患者提供与工作日同质化、无差别的诊疗服务;设立“暨荧奖”,多渠道反映民心民意;积极探索拥军优属新模式,开展双拥优抚系列活动;医企联合加强党建;免费提供陪护床给住院陪护家属使用,设立“体检报告解读窗口”,增设“便民中药茶饮”供应点,常态化在重点区域安排志愿者做导医导诊服务,不断探索便民服务新措施,积极打造“有温度”的高水平医院。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青年文明号在郑小飞院长带领下到潮汕医院进行党建义诊
医院积极推进筑巢引凤,突破高层次人才瓶颈战略。
潮汕医院托管以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先后派驻了40名业务骨干常驻,现有派驻专家16人,其中硕士5人,博士11人;另派5个柔性专家团队设立名医工作室,设置特聘岗位,弥补高端人才短板。
输血的同时,依托暨南大学医学高平台,开设暨南大学临床医学高级研修硕士班,目前有7名在读研究生,并选派超过80名年轻骨干到总院进修培训,一系列组合拳下来,2023年有9名专业技术人员晋升高级职称,2024年共有11名专业技术人员晋升高级职称;拓展人才渠道,多举措招聘医护人员超过100人,包括多名硕士研究生。
经过专家评审、省人社厅领导实地考察,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潮汕医院于10月18日成功入选2024年第五批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备案名单,成为六家获得认可的申请单位之一,正式成为饶平县首个医疗系统“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潮汕医院正式成为2024年“广东省科技专家工作站”。
医院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减少病人外流。
针对肿瘤这一饶平县外流最严重的病种,医院不断优化措施,2024年4月,在饶平县卫健局的主导下成立饶平县肿瘤防治管理中心,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派出普外科、妇科及肿瘤综合治疗柔性帮扶专家团队,启动免费结直肠癌筛查、胃肠镜、乳腺B超筛查公益活动,并开通国谈药品绿色通道。简化流程,逐步提高国谈药品配备,提升肿瘤专科服务能力;同时成立饶平县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管理中心,通过加强管理、随访、专家支持等措施留住心脑血管病人;成立饶平县医疗卫生检验管理中心,承接医共体内部多个卫生院血样检验标本工作,实现检验资料共享。
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及重症医学科的帮扶下,医院在急危重症救治方面的能力也不断提升。潮汕医院卒中中心于2023年6月已被广东省脑防委认定为广东省防治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和胸痛中心预计今年申报验收,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和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正稳步推进。
守正创新,医疗技术水平大幅提升。
托管以来,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多位临床专家的指导下,潮汕医院学科建设及临床带教工作蓬勃发展,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超过150项,获得省、市级科研项目超30项,其中1项获得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经费资助,为饶平卫健系统首次;医院于2023年10月建成介入室,开启了介入治疗新篇章,陆续完成冠脉造影以及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手术、支架植入、血栓抽吸术、双腔起搏器植入术一系列“饶平第一例”高精尖四级手术,并且已实现常态化开展。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郭军书记团队在潮汕医院MICRA无导线心脏起搏器首植成功
2024年8月30日,潮汕医院人工肝治疗中心在ICU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在器官功能支持领域迈上了新的台阶;在2021-2023年潮州市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名单中,医院骨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耳鼻咽喉科等四个学科名列其中。
托管后,潮汕医院骨科、普外科、神经外科、呼吸与急危重症医学科等优势重点专科在潮汕地区逐渐享有盛名,各科室救治急危重症和完成各种手术的能力显著提升。
2024年医院收治肿瘤患者增长72.45%,医院肿瘤手术、化疗患者增长均超过85%,越来越多的饶平肿瘤患者选择留在潮汕医院接受治疗,肿瘤病人外流量正逐步降低。
下沉基层,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走深走实。
2023年以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动潮汕医院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系列活动,专家团队深入基层卫生院开展现场义诊、健康宣教等活动;成立“双带头人”队伍,通过“一科一院”“联合病房”“名医工作室”等模式进行基层卫生院对口帮扶;为搭建好医患桥梁,成立了转诊中心,开设全程导医导诊及指导网上挂号预约就诊服务,制定转诊方案,建立绿色通道,免除救护车转运费用,明确转院条件,落实随访制度,通过资源共享和分级诊疗,有效提高转诊效率并减轻基层群众就医负担及看病难的问题。
一系列举措取得一系列成效,当地群众就医信任度不断增加。
有了强有力的“软”“硬”组合拳,潮汕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2021年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础标准达标率和推荐标准达标率分别为:86.9%和41.6%;2023年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基础标准达标率为93.85%,推荐标准达标率70.22%;2024年6月自评基础标准达标率和推荐标准达标率分别达到94.61%和82.75%,当前已经达到三级医院服务能力良好的标准。
潮汕医院获批三甲医院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郑小飞亲自带领总院三甲医院评审专家到潮汕医院对临床、行政部门进行全面指导,为三级医院定级评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4年8月,潮州市卫健局对潮汕医院核定进行评审验收,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潮汕医院评定为三级医院。饶平人民群众对潮汕医院就医信任度大幅度增加,切实提升了当地的医疗服务质量,为饶平县医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
供 稿: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作 者:王道斌/刘亚青
采 集:王艳东
编 辑:金 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