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个星期的治疗,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隆街镇居民赖阿伯出院了:“突发呼吸困难和胸腔积液,要不是在家门口连上县医院请专家线上指导,恐怕就有危险了。”
赖阿伯在家晕倒,事发突然,家人着急忙慌把他送到附近的隆街镇中心卫生院就诊。面对颇为复杂的病情,接诊医生马上接通了连平县医共体信息系统。县人民医院专家“云端”会诊后,给出诊断结论和治疗方案,并在线指导镇卫生院就地依策施治。住院治疗后,赖阿伯症状逐步缓解,两周后顺利出院。
“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相对薄弱,以往遇到处理不了的问题时,会将患者转诊至上级医院。患者经历舟车劳顿后,还要重新排队挂号、交费、找科室、开检查单,不仅过程烦琐,还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隆街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江志景感慨道,如今,“五级”联动帮扶项目的落地,让基层医院也赶上了远程诊疗的“高速路”,让群众有了身边的“医靠”。
这一变化,始自2021年广东省高水平医院跨区域联动“一对一”紧密型帮扶。当年9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先期13位专家进驻河源市人民医院。2024年9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又与河源市下辖连平县人民政府签订框架协议,搭建纵向贯通“五级”(省—市—县—镇—村)联动医疗帮扶项目。3年来,河源医院顺利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复审,全国三级综合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连续3年每年跃升一个等级。
“与过去的‘一对一’帮扶模式不同,该项目由省人民医院牵头,与河源市人民医院全面对接,深化医疗资源区域内均衡配置;市、县、镇各级医院作为受援医院的同时,也要承担对下级医院的帮扶指导工作,从而形成高效联动、各尽其责的帮扶协作网络。”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余学清表示。
记者走进连平县人民医院放射影像诊断中心看到,信息系统中,全县13家乡镇卫生院的影像检查资料一应俱全。医生们一边在电脑上阅片,一边交流患者的病情。
连平县卫健局局长韦曼婷介绍,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中,各个镇、村级医疗卫生机构连结为“一张网”,检查检验、救治诊治等医疗服务资源“一键共享”。
除了信息共享、远程会诊外,各乡镇卫生院还能开展本院不具备条件的检验检查项目,如CT、核磁共振等,患者按照卫生院收费标准缴费预约后,到县医院进行检查,实现“基层申请、基层收费、上级诊断”的利益共享机制,方便群众就医的同时还节省就医费用。
“在镇上卫生院抽血检查,当天就能拿到县人民医院传回来的检验报告。”隆街镇隆兴村村民郑女士是一名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需经常复查甲状腺功能。她感慨,以前每次坐车到县城,就为了抽一管血做检查,现在在镇卫生院就行。据悉,镇卫生院收集患者血液样本后,由物流公司送到县医院检验,检验结果线上回传共享。
诊疗质量提升的同时,就医费用也降了下来。2024年,连平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同比增长69.71%,其中门急诊人次占比提高了13.37%;与此同时,全县门诊和住院患者人均医疗费用同比分别下降4.42%和6.96%。(采集:骆翠翠、陈翠平 整理:文静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