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热点推荐:
媒体支持
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网、央视网、环球网、央广网、光明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政府网、中国新闻网...
活动流程
       中国卫生健康网---健康行业融媒体传播平台,以讲好健康中国故事,传播卫生健康好声音为宗旨,提供卫生健康行业新闻动态、宣贯卫生政策、传播健康科普知识及医院管理、临床前沿、医养结合、中医中药、健康公益等方面权威的报道,深入挖掘和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展示护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和... 更多详情
评选标准
调查活动组委会
健康公益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公益
毛群安: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要医者先行[ 2024-7-28] 作者:中国卫生健康网 字号:() () 阅读量:79780

           7月27日,由新华网主办、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学术支持的“2024健康中国促进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原司长毛群安在致辞中表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广大医院管理者和医务工作者是促进者,也是先行者,更是主力军。大家要理解好健康中国战略思想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深刻内涵,全社会积极践行健康中国行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方面要医者先行。

 

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原司长毛群安致辞

 

理解健康中国战略思想须做到“十个坚持”

健康中国战略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特别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健康中国建设做出了全面的部署。

毛群安表示,要理解好健康中国战略思想,必须领会和做到“十个坚持”: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健康优先发展的核心理念;二是抓住把握新时期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这38字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三是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属性;四是要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五是要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六是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把公共卫生事件的威胁降到最小;七是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特别是在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发挥好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八是坚持深化医学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九是坚持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通过人口高质量发展来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十是坚持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建成健康中国的远景目标。所以说建成健康中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具有战略性、先导性的意义。到底如何理解健康中国建设?首先健康中国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全民健康,实现的路径是共建共享。”毛群安说,健康中国战略提出了五个维度的战略任务,这也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核心内容,首先要普及健康生活,因为生活方式对个体和群体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要引导公众通过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来提高健康素养水平;二是优化健康服务,要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所以要创新医疗服务模式。首先通过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防控重大疾病,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还要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服务;三是完善健康保障,包括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两个体系;四是建设健康环境,环境对人健康有直接影响,从大气、水、土污染,到每个人工作学习、生活小环境的清洁消毒,包括食品药品的安全监管、意外伤害、道路交通安全等都是健康环境建设的内容;五是发展健康产业,通过产业的大发展为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提供各种产品和器械保障。

 

“健康中国行动”需要人人行动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提出要围绕影响健康的因素,保护重点人群,防控重大疾病,提出了15个专项行动。毛群安指出,健康中国行动的特点就是要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从单纯依靠医疗卫生系统向全社会整体联动转变,强调预防为主,“治未病”,这也是中医药的一个传统理念,要让全社会人人行动起来,希望每个人针对自身的健康问题采取有效的行动。

其中,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是第一个行动,也是所有行动的基础。要针对公众需要的健康知识和基本健康技能,提升公众的健康素养水平,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要利用各种渠道向公众传播健康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国家建立了健康科普的专家库和资源库,联合多个部门制定了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的机制,并采取一系列政策,鼓励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开展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活动,也鼓励各大媒体创办优质的健康科普栏目。

“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方面要医者先行。我们医疗机构要为医务人员营造促进身心健康的环境,医务人员承担着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他们的健康状况并不比我们常人更好,所以医疗卫生机构要把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作为重点工作,形成党政领导、多部门协作、医务人员积极参与的健康促进的工作机制,要干预不健康的行为习惯,为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提供相关服务和保障,定期监测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毛群安强调,医务人员要率先践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最近国家卫健委联合16个部门提出了健康体重管理年的活动,超重和肥胖是许多重大慢性病的直接致病因素和加重的诱因,但要控制体重也并非易事,希望医务人员和所有居民共同围绕健康体重管理,真正行动起来。希望全社会都能关注健康科普和健康促进。共同坚持关口前移,开展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采集:卢秋月、王雪、陈翠平  整理:李一  来源:新华网)




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