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健身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体育健身
上海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处于全国前列,众多上海市民尤其是老年人养成了“爱健身、乐健身”的良好生活习惯。截至2019年底,上海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有518.1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35.2%。市体育局开展“智慧助老”行动加强老年人体育服务,多措并举满足老年人体育健身需求,助力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
新年伊始,为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面临的困难,上海市体育局近日印发《关于开展“智慧助老”行动加强老年人体育服务的指导意见》,送出上海体育领域六个方面的“智慧助老大礼包”。
一、明确“智慧助老”行动工作目标
实施全民健身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及时发现和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面临的困难。到2022年,本市各级各类体育场馆设施普遍建立亲民便民的智慧助老服务体系,实现体育场馆设施助老服务便利化、常态化、长效化,形成比较完善的老年人体育赛事活动体系,老年人科学健身指导和智能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老年人体育健身组织更加健全;推动“十四五”时期本市老年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老年人体质健康水平保持全国前列,增强老年人运动健身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提升体育场馆智慧助老服务水平
体育场馆应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相结合,结合实际保留前台与人工窗口、现金支付、电话预约等传统服务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一定数量的免预约、现场购票名额,应允许老年人家人、朋友帮助代为预约,老年人可凭有效预约码、购票信息截图等凭证进入。鼓励场馆在全民健身日免费开放等时间设置老年人时段,适当预留老年人锻炼名额。不将“健康码”作为老年人进入体育场馆的唯一凭证。有条件的场馆要为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设立“无健康码通道”,可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安排老年人凭有效证件登记进入,同时做好服务引导、健康核验、信息登记和保存等工作。全面落实公共体育场馆向老年人优惠开放。
三、优化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环境
将老年人喜爱的市民健身步道、市民益智健身苑点等社区体育设施纳入政府实事项目。支持在公园、绿地、沿江、沿河等区域建设适合老年人的嵌入式体育设施。新建或改建市民益智健身苑点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健身需求,配置适老健身器材,保障器材安全使用。在建设多功能运动场时合理兼顾老年人的健身需求,鼓励设置无障碍门禁等助老绿色通道。在社区推动建设一批体医养结合的长者运动健康之家等新型体育健身设施。鼓励在社区、公园等老年人经常锻炼的场所,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志愿者,指导老年人正确使用健身器材。
四、加强老年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
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开展适合老年人的居家、视频和线上健身指导活动。支持社会体育指导员进社区、进家庭为老年人提供锻炼指导。推广社区体育服务配送,把体育技能传授、健身和健康知识讲座送到社区老年人身边。依托智慧健康驿站、体质监测站点,为社区老年人提供运动健康指导。结合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调查,有针对性地加强老年人健身服务。推进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的运动健康干预,支持社区健康师等专业人士为老年人提供健身指导。
五、广泛开展老年人体育赛事活动
将老年人作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重点人群,完善适合老年人的报名参赛方式,为老年人提供纸质版秩序册、成绩册、证书等。推出一批全市和区域特色的老年人公益健身品牌。依托“科技+体育”“互联网+健身”举办适合老年人的线上赛事活动,通过设置较大字体、醒目标注、简化功能和流程等方式,使线上比赛更加便于老年人参与。鼓励组织老年人喜爱的健步走、太极拳、健身气功、操舞、门球、棋牌等运动项目,保留电话专线、现场报名等传统报名渠道。各类体育赛事要方便老年人购票观赛,帮助老年人便捷享受在线观赛等智能化服务。
六、发挥老年人体育健身组织作用
市、区体育部门要支持老年人体育健身组织发展,加强指导服务,积极参与“智慧助老”行动。进一步健全老年人体育健身组织,推动市、区两级老年人体育协会完善治理结构,加大政府购买服务、专项资金奖励等支持力度。支持做好老年体育示范街镇创建工作。引导扶持基层老年人体育健身组织发展,培育具有引领作用的社区老年人健身团队,发挥老年健身爱好者、老年健身明星等人员的示范作用,推动老年人体育生活化、健身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