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这是中医整体观念的体现。中国传统哲学十分强调自然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先贤们提出天人相应、天人感应等思想,认为天地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着的。这一观念贯穿于中医学对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疗及养生等各个方面的理性认识之中。
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联系的有机整体。
中医在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时,亦立足于整体,着眼于局部病变的整体病理反应,认为任何一个局部的病变,都可以影响整体,因此以“有诸内必形诸外”为理论依据,通过察脉、验舌,以及观察体表的变化,测知内脏及全身功能活动。通过观察分析五官、形体、色脉等外在的病理表现,判断内在脏腑的病理变化。
所以临床医疗用药之中,对于局部的病变,中医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主张通过整体加以调治。如用清肝的方法,治疗肝火上炎的红眼病;用清心泻火的方法,治疗口舌糜烂、口腔溃疡;用清胃的方法,治疗实火牙痛;用宣肺的方法,治疗感冒鼻塞,以及“上病下取,左病右取”等,都体现了人体的整体观。
2.人与自然环境整体关联
人是自然进化的产物,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人的生命依靠天地之气和水谷精微之气,并伴随着四时寒热温凉、生长化收藏的规律及地理环境的变迁而存在,因而人体与自然界息息相通。自然界的种种变化都可能对人体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例如,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人之生理也因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受季节气候变化的影响,各季节有不同的多发病或流行病。一日之中疾病的变化常有“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规律。
人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之中,长期受特定环境的影响,逐渐表现出某些适应性变化。不同的地理环境,既可导致人群体质的差异,也可形成不同性质的致病因素,因而会导致地域性的多发病与常见病。这种“天人相应”观点,强调临床诊治要结合机体的内外因素进行全面考虑,才能准确地把握疾病。
需要说明的是,人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完全是消极的、被动的,人可以积极、主动地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从而提高健康水平,减少疾病的发生。
3.人与社会环境密切统一
人与人之间组成了社会。人生活在社会之中,故社会环境、生活习性、文化背景的不同,都会造成人们身心功能上的诸多差异。人的语言、文字和思维能力,每时每刻会产生各种心理活动,人自身的心理状态也随时影响着人体。历史上,社会动乱常造成一些瘟疫流行,导致大量人群患病或死亡。而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疾病就会相应减少。社会的进步,无疑给人类健康带来更多的益处,但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人们的人生、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也会改变,一些新的身心疾病就会产生,如焦虑、头痛、眩晕、失眠、心悸等病证。所以社会的变迁可造成人群体质和发病的差异,这就是中医学诊治疾病非常重视社会环境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