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双聘教授徐建青团队通过检测轻症、中症及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血浆样本,首次发现早期血浆中升高的一抑炎因子(IL-37)应答水平与患者临床转归情况显著相关。近日,该成果论文刊登在最新一期《感染病杂志》上。
徐建青介绍,研究已证实新冠病毒诱导的高炎症反应是导致患者病情严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搞清楚该抑炎因子的免疫学特征及致病机理,其团队开展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IL-37是IL-1家族中唯一能够发挥抑炎功能的细胞因子,并具有独特的双重抑炎机制,既能入核调控基因转录,又可通过结合细胞表面受体传输抑炎信号。
徐建青团队检测了254份包含轻、中症及重症的新冠肺炎患者血浆样本后,首次发现早期血浆中升高的IL-37应答水平与患者临床转归情况明显关联。它可使患者住院时间更短,病毒核酸转阴时间更短,咳嗽症状消除更快,进而获得更好的良性预后。值得注意的是,血浆中升高的IL-37水平并不拮抗血浆中的干扰素水平。这表明IL-37在发挥抑炎功能的同时,可能并不影响体内干扰素发挥的抗病毒功能,比临床上使用的激素抑炎展现出明显的优势。
徐建青团队进一步在感染新冠病毒的转基因小鼠中证实,IL-37治疗可以显著减轻小鼠的肺部损伤和炎性浸润情况。这些结果提示,早期的IL-37治疗可能减轻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体内过度炎症应答,而使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