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热点推荐:
特色专科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投票中心
马瑜婷:为肿瘤治疗推开另一扇窗[ 2022-7-2] 作者:admin 字号:() () 阅读量:8030

“大家普遍认为焦虑抑郁容易得肿瘤,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也发现,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的比例比正常人高。我们的工作重点是解析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在肿瘤发生、进展、治疗过程中的机制,找到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助力原研药物和伴随诊断试剂的开发。”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研究员马瑜婷这样介绍自己的工作。

  7年前,留学法国的马瑜婷婉拒国外多所科研机构邀请,回国后原创性地探索“精神应激反应”对抗肿瘤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以及“精神应激反应”对肿瘤治疗效果的影响。她每天在实验室忙碌近12个小时,带领团队开拓创新方向,细致指导每位学生……“我们希望自己的工作成果不仅是一篇篇论文、一个个靶点、一项项专利,而且最终能产生创新药物,为守护人民健康作出贡献。”1984年出生的马瑜婷说。

  高三那年,马瑜婷的至亲因患肿瘤离世,这使她立志投身肿瘤治疗的研究。后来,她考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院。本科毕业后,她跨专业报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免疫学系。2008年,马瑜婷赴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攻读免疫学博士学位。

  当时学界普遍认为,化疗、放疗主要是通过对癌细胞的直接杀伤来控制肿瘤,很少有人相信免疫系统发挥了关键作用。

  马瑜婷一周工作80多个小时,大量阅读文献,密集安排实验,最终用扎实的数据找到了研究的突破口,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论文,并申请国际专利。她的多项工作证实了放化疗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重塑作用,力证两位导师提出的“免疫原性细胞死亡”概念,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由于工作出色,她得到导师特别推荐,提前获得免疫学博士学位,并获得“欧洲肿瘤免疫学院博士生奖”。

  在法国读博期间,在一次紧急的动物实验中,马瑜婷接到导师电话,导师通知她主持一项重要的报告会。本来,马瑜婷就对实验小鼠有点过敏,那天时间特别紧张,再加上报告会的压力,马瑜婷突发喉头水肿、全身红疹,最后过敏性休克。所幸身上的防护设备自动报警,她迅速被送到医院急救。

  清醒之后,马瑜婷却在琢磨:“原本很轻微的过敏症状在紧张情绪下变得很强甚至致命,那么‘精神应激反应’是否能调控肿瘤免疫呢?”马瑜婷将自己的设想告诉导师,但导师的兴趣并不在此。她当时想,以后自己成立实验室,最先就做这个方向。

  2015年,马瑜婷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条件,回国加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开启全新研究方向,聚焦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交互作用,系统性研究“精神应激反应”调控抗肿瘤免疫机制,探寻具有较好普适性的免疫治疗新靶点。如今,在应激与肿瘤免疫领域,马瑜婷已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总他引次数超过6900。

  身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免疫平台主任,马瑜婷为学生搭建了优质的科研平台,创造了国际国内学术合作交流机会。此外,她还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加入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科学顾问委员会,建立了“肿瘤免疫国际联合实验室”。



给我点赞


行业信息
调查活动组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