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热点推荐:
健康养生堂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投票中心
四季养生知识[ 2023-3-1] 作者:中国卫生健康网 字号:() () 阅读量:12428

 四季养生,即四时养生,根据一年四季的天地阴阳变化,通过对起居、饮食、情志等生命活动方式的调整,结合人自身的生理特点,达到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健康状态。

        四时气候不同,人体之中、生理与病理亦有相应变化。季节不同,易发疾病不同,发病程度不同;人的情志变化亦是与四时变化密切相关的。因此,养生不仅要了解人体在四时的生理特点,更应了解和掌握四时的发病规律,从而采取积极主动的有针对性的预防保健措施,达到防病养生的目的。顺应四季规律并非被动地适应,而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与天地协调一致、和谐共存,掌握自然变化的规律,按照不同季节特点进行适时的调整,以期防御外邪的侵袭,保证身心健康。

 

一、春季养生

 

春三月,阳气虽能生发万物,但尚未隆盛壮大,故称为少阳。春季属木,主生发、萌发;五脏应于肝,肝喜条达、恶抑郁,因此春季养生应生发自身阳气,条畅肝胆气机,同时也为夏季养生打下基础。

 

1.起居调养

 

春季应入夜即眠,天明即起,着衣宽松,出户活动。不可熬夜通宵,亦不可恋床贪睡。初春不宜过早脱去棉衣,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减脱冬装尤应审慎。春季中后期,是春季流行病、季节病高发之时;而花粉飘飞、杨柳絮满天,会诱发过敏性疾病。因此,出行时最好佩戴口罩,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场所活动。

 

2.饮食调养

 

       饮食上可适当吃一些性味微辛微温的食物,但是不宜常吃,更不宜食用大温大热的食物。春季肝气生发,但木旺则易克伐脾土,饮食调养中,宜减酸味、益甘味,以养脾气。应注意改善和促进消化吸收功能,多吃点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食物应有利于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保证营养品能被充分地吸收,以满足春季人体代谢增加的需求。

 

3.运动调养

 

       春季,晨起运动幅度应以缓和为主,动作宜轻动灵巧、舒展柔和,方法上以轻灵为要领,吸气以鼻、呼气以口,使气息调和、吐纳均匀;心中宜静、不宜躁;以微似汗出为宜、汗流淋漓为戒。锻炼之后应有精神爽慧、心情愉悦、推陈致新之感。活动场所可选公园、草地、湖边等清净之地,远离繁杂、污染之处。

 

4.情志调养

 

春季养神的关键是使自己的情志舒展条达,乐观恬愉,核心是要精神愉快。春季的情志以易变、易郁、易怒为特点,因此春季也是情志病的高发季节。出户踏青是舒畅胸怀、宣发抑郁的良方。盛怒之后,嚎啕大哭亦是平肝息怒、宣发抑郁的方法。

 

二、夏季养生

 

夏三月,阳气由弱转强,盛大于夏至之时,称为太阳。夏季属火,主生长、壮大;五脏应于心,心属火而喜温,因此夏季养生应适当地活动使气血活跃,同时也可养护心阳,同时也是为秋季养生做好准备。

 

1.起居调养

 

       夏季入寝可稍晚,最晚在子时前;天明即起,出户活动,多运动、多晒太阳,适当增加汗出。衣着以轻薄、吸汗为好,材质可选棉质或麻质,亦可选用真丝质;若汗出后,需及时擦干汗液,衣物需勤洗勤换。防暑降温须有度,不能汗出当风,亦不可当风入睡。沐浴时,宜用温水洗浴,不可冷水冲淋,亦不可水温过高。夏季日长夜短,午时休息小眠有助于恢复精力,时间可稍长,取一小时左右甚佳。

 

2.饮食调养

 

夏季饮食调养的重点,一为养阳,二为清暑,三为护心。饮食宜温不宜寒,宜食热餐,少食生冷。饮水应注意小口慢饮,温冷适宜。身边可常备人丹、风油精、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祛暑药品。宜食用解暑清热、生津止渴的瓜果,但要适可而止,不可贪吃。可常备绿豆汤或赤豆汤,代茶饮用,是祛暑佳品。日常饮食上应选择新鲜食物,陈旧、隔夜、酸腐食物不可食用。

 

3.运动调养

 

        夏季晨起运动的幅度可舒展大方、增大开阖,但仍需适可而止,不能大汗淋漓。若不胜高温、不能运动,则恬静修养,散步、品茗、读书习字,虽不能活动气血、舒活筋骨,但静则养心,宁则养神。

 

4.情志调养

 

夏季养神的关键是“使志无怒”,应使机体的气机宣畅、通泄自如、情绪外向。应保持心神的宁静,可调息守静,气息深长,从而静心;或登高而望,使心胸开阔、神志宁静。宜保持神清气和及乐观而积极向上的情绪,但不可宣畅太过,遇事情绪不可过激,勿大喜大怒,也不可过于消极,或喜怒不溢于色,压抑情志。

 

三、秋季养生

 

秋三月,阴气由生而渐长,为少阴。秋季属金,主肃杀、收敛。五脏应于肺,肺喜润恶燥,因此,秋季养生应当注意滋阴润燥,使阳气收敛、养护阴气,由此也为冬季养生做好准备。

 

1.起居调养

 

       秋季宜早入睡,鸡鸣即起。不要过早、过多地增添衣物。但体弱多病、阳气不足之人,仍应及早添衣,勿使受寒。但白露之后,需及时添衣加被。出门宜戴口罩,一则防灰防尘,二则减缓燥邪伤肺。早起洗漱之后,宜外用润肤霜擦拭,使皮肤滋润,减缓燥邪所伤。

 

2.饮食调养

 

        秋季饮食调养的重点,一为润燥,二为养肺。饮食上,根据燥邪性质的温凉之分,可食用相应的润燥之品加以调和。多数瓜果汁水较多,可润燥生津,但不宜食之过多、食之以冷。一些辛燥的食物、香料、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等,都宜少食少用。为防金气太过克伐木气,饮食上宜少食辛味,多食酸味,以补益肝气。

 

3.运动调养

 

秋时运动应选动作缓和、趋静的运动,不必追求汗出,唯使气血流通,精神清爽即可。除日常锻炼外,秋季旅游不仅运动周身,还能陶冶情操,一举两得。运动调养之余,亦可以静养生,如观棋对弈、抚琴作画、赏花品香等,皆使人怡然自得、身心放松。切莫盲目运动、长途跋涉,使人大汗出而伤及阳气、损耗肺气。

 

4.情志调养

 

       秋季养神的关键是“使志安宁”,养神也必须不断地收敛神气,由振奋转为宁静,由活跃变为平和。秋季往往也是情志病多发季节,情志调养上,需抒发胸襟,可与人畅谈,或放声痛哭,使悲思释怀,使神志安宁。可登高望远,赏观秋景,令人心宁。

 

四、冬季养生

 

冬三月,阴气较少阴更为壮大,故称为太阴。冬季属水,主收引、闭藏、蛰伏;五脏应于肾,肾主水,因此冬季养生应当保养阴精,潜藏阳气,由此也为春季养生厉兵秣马。

 

1.起居调养

 

冬季宜早睡晚起,待天明日出,方可起床。日常起居须注重保护阳气,避免过劳。冬季保暖尤为必要,老人、儿童为易感人群;腰、腿、胸背等处为保暖重点;外出需戴口罩。外出需备厚的皮或棉手套、鞋袜,以防冻疮发生。身边需常备护肤用品,及时擦拭以缓解皮肤干燥。素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自身及周围亲朋,需密切伴护和观察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心悸、胸闷、胸痛等不适时,应速就医。

 

2.饮食调养

 

饮食上可以适当温补,宜用甘温、辛温之品,但不可一味呆补,否则容易生痰火,此时不妨食用白萝卜,能顺气消食、化痰止咳、生津润燥,起到宽肠通便、理气化痰、清热生津的功效。冬季饮食可适当补益肾气,味咸的食物能入肾,色黑的食物能补肾,诸如黑芝麻、黑豆、黑米等,食用时可用盐等咸味之品加以调和,使之入肾。但需注意,咸味之品不可久食多食,易伤津血,应根据情况不同加以调整,适度为宜。

 

3.运动调养

 

冬季锻炼可以用室内运动代替户外运动,但需要注意,锻炼场所要保持换气通畅;锻炼幅度和强度不可过大,取微汗即可;锻炼后及时保暖,以免受寒。身体强壮之人,可进行室外锻炼,但锻炼前需热身,锻炼幅度应循序渐进,由小至大,不可大汗淋漓,而锻炼时间、强度适宜为好。若天气极冷,则不宜锻炼。

 

4.情志调养

 

冬季养神的关键是“使志若伏若匿”,应着眼于“藏”。冬季人们要把神藏于内,减少欲望,保持安定、满足的情绪。藏神即包含少欲之意,除做到“神藏”外,还要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即人们熟知的冬季忧郁症。对此,首先应通行阳气,避开阴冷潮湿的地方,远寒就温,多晒太阳;其次调畅情志,心中若有不快,可哭可诉,以排遣、抒发抑郁之情,使气机通畅,抑郁自散。(中国卫生健康网)



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