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热点推荐:
医护频道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投票中心
汪道文:“护心”是对生命的承诺[ 2021-12-5] 作者:admin 字号:() () 阅读量:4428

    时隔一年多,汪道文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风眼中带领大家火速成立“护心队”时的情景,对团队成员而言仍历历在目。
  原本,年过60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科学系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汪道文并不在医院最早确定的抗疫一线名单中。但他还是挺身而出,和大家站在一起,探索多专科联合救治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模式,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护心”,是汪道文从医半生的使命。近十年,他带领团队,针对暴发性心肌炎,提出了全新的发病机制理论,制定了“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将疾病死亡率从50%以上降至3.7%;在高血压基因治疗领域,他成功应用基因疗法,使18只患高血压的大白鼠好转,在全世界高血压治疗基础研究领域印刻上中国人的名字;他还率先在全国开展疾病的基因诊断和个体化诊断治疗,为患者破解心血管疾病基因“密码”。

  探临床路径,成“住院三线”
  “可能高达70%—80%的死亡与心肌损伤有关,排查所有新冠肺炎患者心肌肌钙蛋白!”2020年1月,在新冠肺炎暴风眼之中,汪道文在心血管内科几十年积累的经验让他敏锐地察觉到病毒对心脏攻击的靶点。
  问题找到了——约20%的患者存在心脏损伤,这意味着新冠病毒对心脏的损伤是影响患者病情轻重的主要因素之一。
  汪道文果断指出,要尽早为新冠肺炎患者实施早期心血管风险评估和干预治疗,对有高血压的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以保护心脏,必要时提前给予ECMO等生命支持,为患者生存争取更多机会。
  事实证明了他的判断。2020年2月27日,医生为患者老程成功撤除ECMO,连叫三声“活过来了”!老程眼里泛着泪光。这一幕,成为成功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标志性瞬间。
  “ECMO不是用来续命的,而是用来救命的。”心脏损伤的早期干预理念,是汪道文在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救治中总结的重要经验。
  汪道文说,在最优的呼吸机参数通气下,老程当时的心肌肌钙蛋白指数短期内仍然持续攀升,如果这时患者还有难以纠正的严重低氧血症,就应该尽早启动ECMO。一旦等到无计可施时再用ECMO来延续生命,就失去了治疗意义。
  很多疾病的治疗有异曲同工之处,而新冠肺炎与暴发性心肌炎的治疗正是如此。
  暴发性心肌炎,这个全球公认的心血管疾病中最凶险的病症,因多种病毒侵入人体心肌而引发,会导致严重的心功能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数据显示,暴发性心肌炎病死率在50%以上。
  湖北仙桃年仅19岁的女孩金星突然“感冒”,出现腹泻、全身乏力症状。两天后,病情急转直下,出现高烧、胸闷、气促等症状,当地医院医生紧急联系汪道文。汪道文判断:“极有可能是心肌炎,马上转同济,一刻也不要耽误!”
  到了同济医院CCU(心内科重症监护室)后,金星就出现了心室颤动,心跳骤停。经过团队160多个小时的努力,终于把她从死神手里拽了回来。
  然而,并不是每位患者都是幸运的。2015年5月,鄂东某县一居民患感冒后,高烧、胸闷、气促骤然来袭。经县、市两级医院竭力救治仍无改善,当地医生紧急联系汪道文。然而,还未来得及转院,患者已经猝然离去。
  那些曾经骤然消逝的生命是汪道文心里挥之不去的伤痛。十几岁的花季少年,年轻的二胎妈妈……
  “他们还太年轻,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把暴发性心肌炎的高死亡率降下来。”汪道文教授带领团队人员废寝忘食,经常在监护病房一待就是几天,对患者寸步不离,每小时观察记录患者尿量、用药反应、身体数据……探寻有规律的临床路径,被同事称为“住院三线”。
  “要尽力让所有患者的病痛止步在同济医院,让99%以上的患者诊断清楚,让疑难复杂和危重患者在同济得到最合适和最好,但不是最贵的治疗。”这是汪道文一直秉承的信念。
  经过近十年的理论探索和临床实践,汪道文带领团队人员以科学家的探究精神,大胆提出“过度免疫激活和炎症风暴效应是导致暴发性心肌炎病人心肌严重受损”的新理论,制定了“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并在北京协和医院等大医院心血管和重症医学科进行实践,将暴发性心肌炎院内病死率从50%以上降至3.7%。
  最重要的是,遵照这一方案的临床实践都证明了其有效性。
  2021年1月,由汪道文主编的《暴发性心肌炎诊断与治疗》学术专著正式出版,这也是国际心血管医学疾病诊断治疗中罕见的“中国指南”。
  破疾病密码,得“死磕”
  1998年,41岁的汪道文学成归国。当时,他什么行李都没带,却一路紧紧护着个很大的泡沫箱,夫人则抱着刚刚一岁的孩子,辗转了三个机场,才终于降落在祖国的土地上。而那个他“宝贝”了一路的箱子里,装的都是向朋友们“化缘”来的实验仪器、昂贵试剂。
  他从国外带回来的不仅是仪器和试剂,还有先进的技术。正是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他成功应用基因疗法,治愈了18只患高血压的大白鼠,在世界高血压基因治疗领域率先写上了中国人的名字。
  汪道文还带回了科研的“国际标准”。为了做出符合国际标准的科研成果,当时还是博士生的林立医生和王红医生,整整用了3年时间。他们在汪道文的带领下,发现了心血管内皮细胞中一种编码酶的基因表达水平升高的分子信号机制。
  那段时间,汪道文团队是杨汊湖宰牛场的老主顾。他们取回牛的主动脉,然后花3个小时将其分离,取出血管内皮细胞后培养3—4代,再将基因“种”入,待到收获可以用于实验的细胞,要整整耗时3个星期。
  因为宰牛场卫生条件不佳,有时培养的细胞被细菌污染,只能前功尽弃。仅这一个课题,他们便做了上百次实验。
  3年心血,最终凝结为汪道文团队一篇49页的论文,在国外权威学术平台上发表后,引起广泛注意。汪道文自豪地说:“将来人们很可能以这个理论为基础,制出一种有效对抗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
  对汪道文来说,所有的研究最初就来自临床,最终也将回到临床。
  冠心病支架植入后需要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通常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而西方研究发现一部分人由于基因变异而呈现出对氯吡格雷的抵抗,需要改用替格瑞洛,但相应的治疗费用越来越高。
  这个研究结果是否适合中国人呢?汪道文心生疑问,没有盲从。他基于5000多例、多中心的中国人自己的研究终于证明,我国情况与国外千差万别,从而也改变了临床实践。
  43岁的小峰和39岁的小陵曾发生过多次不明原因的晕厥。在诊断中,汪道文得知二人是舅甥关系,且家族中已有6位猝死。汪道文收集了整个家族4代40多人的信息及样本,通过基因诊断筛查,发现15人患肥厚型心肌病,所有患者都携带同一个致病基因突变。
  这次检测,还对3个年幼尚未发病的儿童做出了提前预判。虽然无法逆转结果,但给了医生提前干预的机会。
  汪道文介绍:“心肌病和遗传性致死性心律失常已证实和遗传相关,基因检查是发现和干预的重要途径。”2020年,同济医院新确认3个心脏猝死基因,这些基因从发现到被公认花了整整10年,其背后,是在汪道文的带领下,50多人的团队前后花了近20年收集的大量样本。
  2020年12月,汪道文团队又通过回顾性研究,发现胰岛素治疗与患有2型糖尿病的新冠疾病患者高死亡率密切相关,应谨慎对感染新冠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上。
  面对疾病,要有“死磕”的精神。汪道文说,只有医者一步步求索、探寻,一次次向“不可能”挑战,才会让更多的人受益。
  他常鼓励年轻医师,以医学科学家为终身奋斗目标,勇于创新、攻克壁垒,在工作和研究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敢于批判和质疑,找到适合国人的疾病诊治方法,创造适合中国人自己的指南、药物、器械。
  “从最基层做起,要快”
  “我们必须与时间赛跑,更多生命才有希望!”
  汪道文说,对冠心病患者而言,黄金抢救时间只有几十分钟。但各级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意味着许多高危患者无法得到有效的救治。设法推动医疗资源上下对接,开放共享,其背后是医者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
  汪道文心里总是放不下患者,2013年,在他的建议下,同济医院心内科建立了“胸痛中心”微信群,短短数年,吸纳了500余名医生加入,涵盖省内几十个县市的心内科、急诊科,发布信息、转诊患者、远程交流救治方案,平均每天让3—5名患者获救。
  然而,汪道文还是觉得切中要害“太慢”。因为心血管病发病急、诊断复杂、危重患者多,基层患者发病,到转运至同济医院,至少也要1个小时以上。他要求,将优质医疗资源前移,指导患者抢救的全过程。
  于是,同济医院心内科有了一项铁律,必须有一位专职医生保持24小时在线,所有转诊患者必须接收。汪道文以身作则,除了睡觉的6个小时,其他时间均待在病房。只要是救命群里有消息,只要在线,他总能神速回复。
  2019年7月,国内首个“5G医联体网”落地湖北,同济医院心内科通过5G技术,成功完成医联体内远程协同介入手术。汪道文还带领团队在全国率先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并与45家基层医院签订胸痛中心帮扶协议,通过胸痛中心联络群,做好“生命安全的保障”。
  “我曾是一名赤脚医生,知道农村的一些地方真是‘缺医少药’。”看到太多在生死一线挣扎的患者,汪道文除了痛心,更多的是想突破、改变:“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唯有坚持,从最基层做起。”
  周末分赴各市州义诊,已成为汪道文团队的常态。同事都笑说:“汪主任很‘抠门’,出差总是拼标间。”而节省下来的每一分钱,他全部用在科研上,用在患者身上。
  2015年起,汪道文带领心内科团队,以高血压、暴发性心肌炎等心血管重大疑难危重疾病基础和临床科研为纽带,建立起涵盖湖北及周边100多家医疗机构的“心血管专科医联体”。
  通过基层医生临床培训、高血压大数据管理跟踪、乡村(社区)入户筛查等形式,带动基层心血管医护人员提升认知、干预治疗、预防疾病。如今,他们的足迹已遍布全省17个市州。
  2018年3月,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开启高血压防治项目,走遍大冶市29个乡村和红安县19个乡村,对6694位居民进行血压筛查,并建立了高血压慢病大数据管理跟踪平台。
  2018年5月—2021年9月,在大冶29个村试点,对2006名高血压患者实行点对点干预,经过3年的跟踪管理,血压控制达标率由最初的29.7%提升至88.16%……
  汪道文说:“患者将生命交给你,这是莫大的信任。我们要用责任回报这份信任。面对可贵生命,唯有全身心付出,用行动践行诺言,这是医疗的温度和价值所在。”
  (转自健康报,文中所有患者姓名皆为化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供图)


  人物小传
  汪道文,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任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会长、湖北省医学会内科分会主任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等。
  先后主持国家级课题数十项,发表SCI论文23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7项。
  先后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20年荣获“中国好医生‘抗疫特别人物’”等荣誉称号。



给我点赞


调查活动组委会